齿如十二月,□牙象四时。
二十四气足,伯乐视为规。
齿如十二月,□牙象四时。
二十四气足,伯乐视为规。
这首诗以马的牙齿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齿如十二月,□牙象四时",将马的牙齿比作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而"□牙"则象征四季的变化,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周期性与马的特征联系起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动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二十四气足",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体系,这里通过“二十四气”来丰富时间的概念,使得时间的表达更加具体和丰富。
"伯乐视为规",引用了伯乐这一典故,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师,这里将马的特征与伯乐的评价相结合,暗示了马的品质之高,同时也表达了对伯乐识马能力的高度赞扬。整句诗意蕴丰富,既赞美了马的特性,也体现了对古代相马术的尊重和欣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比喻手法,将马的牙齿与时间、季节、二十四节气以及伯乐的评价巧妙结合,不仅描绘了马的形象,也蕴含了对时间流转、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嫁作儒家妇,韶颜已守孀。
夫穷于仲子,儿胜似元方。
陶母将迎养,庞妻忽坐亡。
吾衰不能诔,短些谩凄凉。
未得毛锥力,空将铁砚磨。
暗投主司老,私淑里人多。
三韭何妨饱,双松不待哦。
乡邻惜耆旧,为辍相舂歌。
老别亲朋已动情,可堪玉树离阶庭。
新吟不数苍蝇窍,多病真成碧鹤形。
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
早归共举屠苏酒,莫爱西湖柳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