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明时一士寒,却从六合得兹山。
鼓钟不了行人老,天地无言古佛閒。
地迥树林环晻霭,雨多田涧互潺湲。
不知今日无登览,曾有何人此往还。
未信明时一士寒,却从六合得兹山。
鼓钟不了行人老,天地无言古佛閒。
地迥树林环晻霭,雨多田涧互潺湲。
不知今日无登览,曾有何人此往还。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游新淦塔寺》描绘了一次深秋的游览经历,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氛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
首联“未信明时一士寒,却从六合得兹山”,开篇即以反问引入,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通过“六合得兹山”这一表述,既强调了山的壮丽,也隐含了在广阔天地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图。
颔联“鼓钟不了行人老,天地无言古佛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钟声不绝于耳,却未能让行者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这反映了世间的纷扰难以平息。而“天地无言古佛閒”则以天地的沉默和佛像的静默,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境界,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归宿。
颈联“地迥树林环晻霭,雨多田涧互潺湲”,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景象。远处的树林被雾气环绕,显得朦胧而神秘;雨水滋润下的田间小溪,潺潺流淌,生机勃勃。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息。
尾联“不知今日无登览,曾有何人此往还”,以疑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是否真正理解了这次游览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了对过往访客的遐想,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和人类精神探索的永恒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超脱世俗、寻觅内心平静的渴望。在元代社会背景下,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显得尤为珍贵和深刻。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馀荣。
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拟岘亭诗》【宋·马之纯】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去而人思之,屐齿有馀荣。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emS3fewg7A.html
乾坤空阔几由旬,仁气坱圠熏为春。
郊原万象列绮绣,华哉规令方施行。
旧年与花尝有约,肯倦携筇并蹑屩。
近来时事与花违,一任自开还自落。
此时何地可维舟,难效山阴禊事修。
醉吟有样犹可法,随处可留无不留。
欲纵清游先蜡屐,剩拟一造芝兰室。
料应红紫尚馀芳,但愧平章无健笔。
折简支郎盟在前,期吊野王今几年。
或行或止若有制,人不自由殊可怜。
转头点点飞红雨,美景良辰那忍负。
大篇短牍重招邀,起往从之其敢后。
但嗟戴笠与乘车,昔骑紫马今无驴。
荣华消歇与春尽,宠辱不动心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