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都官王申》
《哀都官王申》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垄上弓旌降鹤书,戋戋璧帛贲乡闾。

汉宫入奏贤臣颂,蜀道荣观驷马车。

谁谓诸侯老宾客,归来华发伴樵渔。

泮宫陈迹神游否,绛帐门生多石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āidōuguānwángshēn
sòng / zhì

lǒngshànggōngjīngjiàngshūjiānjiānbēnxiāng

hàngōngzòuxiánchénsòngshǔdàoróngguānchē

shuíwèizhūhóulǎobīnguīláihuábànqiáo

pàngōngchénshényóufǒujiàngzhàngménshēngduōshí

翻译
田垄之上,猎鹰展示降服的信物,象征和平,微薄的玉璧和丝帛赠予乡亲。
朝廷接纳贤臣的颂歌,蜀地道路因显贵的到来而荣耀,骏马车轮滚滚。
谁曾想,昔日的诸侯宾客如今白发苍苍,回归田园,与樵夫渔夫为伍。
学府旧迹,是否还能神游其中?当年的弟子们,多已如石渠学者般学富五车。
注释
弓旌:猎鹰或旗帜,表示和平使者。
戋戋:形容数量少,微薄。
泮宫:古代学校,特指地方官学。
石渠:汉代宫廷藏书之处,借指学问渊博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名为《哀都官王申》。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垄上弓旌降鹤书,戋戋璧帛贲乡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战备的景象,其中“垄上”指的是军事防御工事,“弓旌”是用来标志军队的旗帜,而“降鹤书”则隐含着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戋戋"形容兵器或兵车的声音,"璧帛"和"贲乡闾"都是古代边塞城堡的设施,这里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出了一种严肃而紧迫的军事气氛。

"汉宫入奏贤臣颂,蜀道荣观驷马车。" 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赞美,其中“汉宫”指的是汉代的皇宫,“入奏贤臣颂”是说这些英雄被召入宫颁奖,“蜀道”指的是古蜀国之地,即今天的四川地区,“荣观驷马车”则是对当时军事行动的一种赞美,"驷马车"在这里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谁谓诸侯老宾客,归来华发伴樵渔。"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年华老去的感慨。“诸侯”指的是古代的封建领主,“老宾客”则是说这些曾经威武的将领如今也步入暮年。而“归来华发伴樵渔”则形容这些英雄退役后,头发已经花白,与普通樵夫渔民无异,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不再的感叹。

"泮宫陈迹神游否,绛帐门生多石渠。"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在描述一处古老废墟的情景。“泮宫”指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宫殿,“陈迹”意为陈旧的痕迹,“神游否”表达了诗人站在这片废墟之中,心中对往昔岁月的沉思和迷离。而“绛帐门生多石渠”则描写了一种幽静而荒凉的景象,其中“绛帐”可能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的窗棂,“门生多石渠”则形容长时间无人打理,门前渐生出许多小溪流,这里通过对自然与废墟并存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军事场面的描述和对英雄人物的颂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凋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英雄不再、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范才元道中杂兴·其一

遐想吴门人姓梅,高踪千古共徘徊。

橘中傥有商山乐,不必胡僧问劫灰。

(0)

岭下桃花作澹红色绝可爱因作绝句

江北桃花色颇秾,不堪凡陋也春风。

谁知岭下新来样,故作宫妆澹水红。

(0)

论语绝句·其九十六

宣尼颇意在斯人,故尔令由去问津。

大是斯人能会意,知津此语亦为真。

(0)

茅山书院谒侯处士像

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0)

阮郎归

好风吹月过楼西。楼前人影稀。杜鹃啼断绿杨枝。

行人知不知。红叶字,断肠诗。从今懒再题。

后园零落淡胭脂。似君初去时。

(0)

玉堂壁画

忆昔唐家扃禁地,粉壁曲龙闻曩记。

承明意象今顿还,永与銮坡为故事。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