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巫伋创作的《茅山书院谒侯处士像》。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古典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尊崇与传承。
"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院教育的支持,以及对儒学传统的珍视。"斋粮"指的是供养师生之用,"讲舍"则是学习讨论的地方。"遗像拜山中"可能是在描述某种纪念或祭祀活动,而诗人强调不追求神仙术,这表明他对世俗生活和现实价值的重视。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这两句是说儒家文化并没有丢失,自己的道路也不会走到绝路。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所信仰的坚定,以及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最后两句则是在回忆与怀念某位前贤(可能是书院中的人物),并且通过对庭前的古树丛生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对书院生活、儒家思想的歌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切情感和坚守信仰的决心。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
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
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
翛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
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世人看。
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