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
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
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
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
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
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
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
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意象。开篇"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花的芬芳和树的苍劲,通过对花和树特征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接着"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之美的探讨。"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花木之间关系的好奇和探索,而"苍翠质"则形容了树木的色泽,"许附繁柔条"则是对花枝缱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中生长的错综复杂。
诗歌的后半部分"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转而引入超凡脱俗的意境。"仙人"一词立刻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而"踏锦障"和"衬步武夷桥"则是对仙境中细节的描绘,增添了一种不食人間烟火的超然感。
最后"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飞扬高远、超脱尘世的心愿。"愿托岁寒心"中"岁寒"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冷清,而"凌虚上烟霄"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仙境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美好的情感态度。
灵湫昔龙幸,杰搆周岩阿。
兵荒道场歇,寂寞稀游过。
前秋我适来,异境惊难摩。
平林绚高岭,浓醉霜容酡。
升堂试泉茗,提汲烦头陀。
碧潭泻澄流,泠然奏环珂。石?出众木,干日仍纤柯。
山寒敌坚瘦,诗骨增嵯峨。
隔晨奉母舆,侍坐忘日蹉。
同时闻妙香,清迥如风荷。
不知何因缘,散花證罗婆。
灵奇话散叟,踊跃穷烟萝。
先登蒿庵翁,倦几梦羲娲。
众游与独往,所得竟孰多。
嵌壁仰天题,剔藓劳摩挲。
篇终念舜忧,主惕知时和。
梁摧泣龙象,地胜空云波。
僧岂无辩才,发秘谁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