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夜犹留月半环,应怜旅客道途艰。
人来京国驰如骛,月到芦沟亦不閒。
野雾浓蒸千树合,寒流倒影一钩弯。
长安此去无多路,缥缈红云拥九关。
晦夜犹留月半环,应怜旅客道途艰。
人来京国驰如骛,月到芦沟亦不閒。
野雾浓蒸千树合,寒流倒影一钩弯。
长安此去无多路,缥缈红云拥九关。
这首清代诗人慕昌溎的《芦沟桥》描绘了一幅夜晚行旅图景。首句“晦夜犹留月半环”,写的是深夜时分,月亮依然挂半轮,为艰难的旅途带来一丝光亮,展现出诗人对旅人的关怀。次句“应怜旅客道途艰”进一步表达了对行者的同情。
接下来,“人来京国驰如骛”,运用比喻,形容人们匆忙赶往京城的情景,如同群马疾驰,生动形象。而“月到芦沟亦不閒”,则写月光洒在芦沟桥上,仿佛也忙碌地照耀着行人,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野雾浓蒸千树合”描绘了野外雾气浓厚,树木在雾中若隐若现,形成一种迷离的景象。最后一句“寒流倒影一钩弯”则转向桥下的河流,寒冷的水流映照出弯月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冷寂而诗意的氛围。
尾联“长安此去无多路,缥缈红云拥九关”以长安城为终点,暗示旅程即将结束,红云缭绕的皇宫大门象征着繁华与尊荣,给人以希望和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芦沟桥之夜的特色,以及旅人对目的地的向往。
雨霁郊原刈麦忙,风清门巷晒丝香。
人饶笑语丰年乐,吏省徵科化日长。
枝上花空闲蝶翅,林间葚美滑莺吭。
饱知游宦无多味,莫恨为农老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