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福地起珠庭,芳草残碑字半倾。
苔径风回松子落,石坛秋老菊花清。
青牛过去留遗迹,白鹤归来认故城。
闻说瑶池降王母,高堂应伴董双成。
何年福地起珠庭,芳草残碑字半倾。
苔径风回松子落,石坛秋老菊花清。
青牛过去留遗迹,白鹤归来认故城。
闻说瑶池降王母,高堂应伴董双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观的清幽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宁静。首句“何年福地起珠庭”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古观的遐想,仿佛在询问这座宝地是何时兴起的,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接着,“芳草残碑字半倾”描绘了古观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芳草,而古老的碑文已斑驳不清,透露出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苔径风回松子落,石坛秋老菊花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苔藓覆盖的小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松树落下松子,石坛上秋意渐浓,菊花在清冷的秋风中绽放,展现出一幅和谐而富有季节变化的画面。
“青牛过去留遗迹,白鹤归来认故城”则引入了古代传说中的元素,青牛和白鹤分别象征着道家文化和仙界的传说,它们的出现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古观与仙道文化的深厚联系。
最后,“闻说瑶池降王母,高堂应伴董双成”将想象推向极致,传说中的瑶池王母降临,与董双成一同出现在这古观之中,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先母夫人的尊敬与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观的清幽与历史的深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蓬阁多馀暇,扪心或暗思。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