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竹床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此诗描绘了一幅禅院幽静之景,以竹床松涧起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净无尘"三字,既指环境的清寂,也暗含心灵的纯净。接着,“僧老当知寺亦贫”一句,借僧人的年老来反映寺院的简朴,流露出对僧侣生活状态的深切理解。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鸟儿与落花融入寺院生活,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普渡众生。而“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则通过历史遗迹和守护神的描写,赋予了寺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
最后,“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两句,以日常饮茶的小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由衷喜爱。
羽翼不自有,相追力难任。
唯凭方寸灵,独夜万里寻。
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嵚。
髣髴惊魍魉,悉窣闻枫林。
正直被放者,鬼魅无所侵。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钦。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
愿君保玄曜,壮志无自沉。
青山辗为尘,白日无闲人。
自古推高车,争利西入秦。
王门与侯门,待富不待贫。
空携一束书,去去谁相亲。
海鹤飘飘韵莫侪,在公犹与俗情乖。
初呈酒务求专判,合祷山祠请自差。
永夜谭玄侵罔象,一生交态忘形骸。
怜君醉墨风流甚,几度题诗小谢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