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止流行亦漫然,斯文未丧本关天。
冥鸿云外知谁报,怨鹤山中不得眠。
连榻故人非楚越,杖藜幽约在林泉。
盛词终日供吟讽,骨换元知久学仙。
坎止流行亦漫然,斯文未丧本关天。
冥鸿云外知谁报,怨鹤山中不得眠。
连榻故人非楚越,杖藜幽约在林泉。
盛词终日供吟讽,骨换元知久学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仲甄见和复用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
“坎止流行亦漫然,斯文未丧本关天。”这里的“坎”指的是《易经》中的坎卦,意味着水的流动和生命力的旺盛。诗人通过“流行”的比喻,表达了文学创作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在“斯文未丧本关天”一句中,“斯文”指的是诗人的文学作品,而“本关天”则是心中的那片净土,即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纯洁、高尚情操的坚守。
“冥鸿云外知谁报,怨鹤山中不得眠。”这里的“冥鸿”指的是远古时期的信使,而“云外知谁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久远、传递信息困难的感慨。接下来的“怨鹤山中不得眠”,诗人借用了鹤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山中独处时的孤寂与不平之感。
“连榻故人非楚越,杖藜幽约在林泉。”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的画面。“连榻”意味着长时间地休息或居住,“故人非楚越”则表明了与过去不同的地方和环境。而“杖藜幽约在林泉”,则是对隐居生活中简单、宁静状态的描绘。
“盛词终日供吟讽,骨换元知久学仙。”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坚持,以及对于修仙之道的追求。“盛词”指的是丰富的文辞,而“终日供吟讽”则是对文学生活的专注和投入。最后,“骨换元知久学仙”一句,通过“骨换”形容时间的长远,以及对“元知”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与精神超越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操、文学创作的热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李流谦将个人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展现了一幅超凡脱俗的诗意画卷。
雍容都雅。是旧日东阳,休文声价。
年少名高八咏,楼头潇洒。
挥毫对策彤庭里,羡才华、百间广厦。
棣萼翩翩,珠辉玉映,瀛洲佳话。爱薰风、入夏窗启。
林香酒倾挏马,应制昆明。
正是垂旒,闲暇御杯已续。
榴花句更天河月,露交泻、何时相对。
晚凉残暑,凤凰楼下。
百六十年,人物风光,天中剩区。
看金明池上,秋凉洗马,玉津园里,日落啼乌。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七十侯生尚在无。
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
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
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
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谁更要。
写开元遗事,南宋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