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芦渡江去,说法临江流。
料得无人听,惟应石点头。
折芦渡江去,说法临江流。
料得无人听,惟应石点头。
这首诗《达磨石》由明代诗人张诩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者渡江说法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禅意。
“折芦渡江去”,开篇以“折芦”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的坚定与决绝,他们不畏艰难,毅然决然地踏上寻求真理的道路。“渡江”则象征着跨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越。
“说法临江流”,在江水的映衬下,修行者面对滔滔江水,向众生宣讲佛法,寓意着真理的传播无远弗届,无论是在喧嚣的尘世还是宁静的自然之中,都能找到心灵的共鸣。
“料得无人听”,这句看似悲观,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它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艰辛,真理的传播往往不易被理解或接受,但真正的修行者并不在乎是否有人倾听,他们更关注的是内心的觉醒与真理的传递。
“惟应石点头”,最终以“石点头”作为回应,既是对前文“无人听”的反讽,也暗含着对真理的坚定信仰与执着追求。石头虽无言,却以静默的姿态见证了修行者的坚持与真理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渡江、说法、无人听、石点头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追求真理、不畏孤独的精神风貌,以及真理传播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对人生、对真理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