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时苦炎暑,此日遇初秋。
旧籍存千亩,彝伦咏九畴。
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
未愧辽东笑,真成知北游。
淹时苦炎暑,此日遇初秋。
旧籍存千亩,彝伦咏九畴。
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
未愧辽东笑,真成知北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初秋时节游览青山,访问太白墓的情景。首句“淹时苦炎暑,此日遇初秋”表达了诗人经历了漫长的酷暑后,终于迎来了凉爽的初秋,心情愉悦。接着,“旧籍存千亩,彝伦咏九畴”两句,既展现了青山广袤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古代文明和道德规范的追忆与颂扬。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心境:“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表明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开阔与自由,而非深居简出的隐逸生活。最后,“未愧辽东笑,真成知北游”则表达了诗人虽不被外界所理解,但仍坚持自我,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昔游安康道,野竹晓森森。
疏篱隐茅茨,置屋何幽深。
卜邻嗟未办,长梦秋风林。
如何嘉公子,得此萧寺阴。
作轩面苍根,坐卧当幽寻。
夜雨老苔色,微风助哀音。
轩前置绿蚁,轩后陈素琴。
我料之子意,必无朝市心。
宜邀能赋客,为拟效古吟。
折简索我诗,高咏惭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