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屋得修竹,复近清江湄。
衡门独看雪,众物有馀姿。
幽鸟下庭静,野泉通棹迟。
既谐避世心,况与尘事违。
幸无井臼劳,未免亲锄犁。
已放西山烧,种粟方俟时。
此外复何作,闭门但成诗。
借屋得修竹,复近清江湄。
衡门独看雪,众物有馀姿。
幽鸟下庭静,野泉通棹迟。
既谐避世心,况与尘事违。
幸无井臼劳,未免亲锄犁。
已放西山烧,种粟方俟时。
此外复何作,闭门但成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借居的一处屋檐下得以修竹,接近清澈的江水。独自一人静观雪景,发现万物都有闲暇自如的风姿。幽深的鸟儿飞落庭院,带来一片宁静;野泉流过石棹,声音迟缓而悠长。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环境,表达了避世隐逸的心愿,与尘嚣俗事保持距离。
幸运的是,诗人免去了井边汲水的劳作,也没有亲自动手耕耘土地的辛苦。他已经开始在西山放火烧荒,以备来年种植粟米,只是在等待合适的季节。除了这些农事之外,诗人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闭门创作诗歌。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诗人不仅在物质上有所准备,更在精神上达到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境界。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植物之中竹难写,故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今旦一尊酒,欢畅何怡怡。
此乐从中来,他人安得知。
兄弟唯二人,远别恒苦悲。
今春自巴峡,万里平安归。
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昨日嫁娶毕,良人皆可依。
忧念两消释,如刀断羁縻。
身轻心无系,忽欲凌空飞。
人生苟有累,食肉常如饥。
我心既无苦,饮水亦可肥。
行简劝尔酒,停杯听我辞。
不叹乡国远,不嫌官禄微。
但愿我与尔,终老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