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画竹歌》
《画竹歌》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植物之中竹难写,故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àzhú
táng / bái

zhízhīzhōngzhúnánxiějīnsuīhuàzhě
xiāolángxiàzhēn

dānqīngláiwéirén
rénhuàzhúshēnféiyōngzhǒngxiāohuàjīngshòujiéjiésǒng

rénhuàzhúshāoléichuíxiāohuàzhīhuódòng
gēnérshēngcóngshēng

sǔnérchéngyóuchéng
tángshuǐbiānànsēnsēnliǎngcóngshíjīng

chánjuānshīyúnfěntàixiāojìnfēngyānqíng
tóukànhuà

ěrjìngtīngyǒushēng
西cóngjīngjìnérjiànshěngxiàngtiānzhúqiánshíshàngjiàn

dōngcóngjīngshūqiěháncéngxiāngfēimiàozhōngkàn
yōu姿yuǎnshǎorénbié

jūnxiāngkōngchángtàn
xiāolángxiāolánglǎoshǒuchànyǎnhūntóuxuě

yán便biànshìjuéshícóngjīnzhúyóunán

注释
萧郎:指擅长画竹的人。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这里代指绘画。
森森:形容茂盛的样子。
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这里指竹子的优美形态。
筠粉态:竹子的青翠之色。
省向:曾经在。
天竺寺:古代的一个寺庙名。
湘妃庙:祭祀湘妃的庙宇,湘妃是传说中的水神。
幽姿:幽雅的姿态。
相顾:相对而视。
翻译
在所有的植物中,画竹最难,所以现在虽然有人画竹,但没有一个真正像样的。
萧郎下笔却能独步天下,栩栩如生,自古至今唯有他一人能做到。
别人画的竹子身体肥大臃肿,而萧郎画的竹茎瘦削,节节挺立。
别人画的竹梢死气沉沉地低垂,而萧郎画的树枝鲜活,叶片摇曳生姿。
他的竹子不需根就能从意念中生长,不需笋就能由笔尖成型。
在池塘边的坡地上,茂密地生长着两丛竹子,共有十五根茎。
它们姿态优美,保持着竹子原有的粉黛之色,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风烟之情境。
抬头一看,不像是一幅画,低头倾听,仿佛能听到声音。
西边的一丛七根竹子,显得坚韧有力,我曾在天竺寺前的石头上见过这样的景象。
东边的一丛八根竹子,疏落而带寒意,我想起曾在湘妃庙的雨中欣赏过类似的景色。
这幽雅的姿态和深远的意境,很少有人能体会,只能与你相对而视,空自叹息。
萧郎年纪大了,实在可惜,手颤抖,眼昏花,头发已如白雪。
他自己说这是他的绝笔之作,从此这样的竹子更是难得一见。
鉴赏

这首诗名为《画竹歌》,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通过对比一般画家与萧郎的画风,展现了后者的独特艺术魅力。

“植物之中竹难写,故今虽画无似者。”开篇即点明竹子之难以描绘,其难度在于捕捉其生动神韵。诗人认为尽管有人尝试绘制,但都未能真正传神。

接着,“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表彰萧郎的画艺超群,自古至今无人能及。他以独特的手法捕捉竹的真实与生动,堪称一绝。

诗中通过对比两种绘画风格,“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和“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来进一步强调萧郎笔下之竹的生机与别致。一般画家所绘之竹,或许形态饱满但失去了竹子的韵味;而萧郎则以瘦长的线条勾勒出竹节的坚挺和生命力,同时枝叶之间流露出活泼泼的生机。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此句表明萧郎之画,竹子似乎无需根基便自行生长,其形态完全出于画家本人的构想与笔触。这种艺术上的自由和创造力,是一般画家所不及的。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诗人在此描述了一幅萧郎画竹的场景:在野塘旁的水边,一排十五根竹子立于岸侧,显得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则是对这些竹子的形态和神韵的赞美。尽管是画中之物,却未有丝毫减损其婀娜与细腻之美,同时也捕捉到了竹子在微风中的摇曳生姿。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此处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描述萧郎画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他甚至在抬头细观时觉得那似乎不是绘画,而是活生生的竹子;当他低头倾听时,又仿佛能听到竹叶间微弱的风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诗人回忆起在某个石头上看到过萧郎所画的七根粗壮有力的竹子,那种健朗之态深深印刻在心中。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而对于另一组八根较为稀疏的竹子,诗人则是在一次雨中的经历中感受到那种清冷之美,那是他在湘妃庙里的一次特别记忆。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萧郎艺术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他们之间的艺术交流似乎已经超越了时空,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与赞美。

最终,“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表达了诗人对萧郎年迈之境的同情。尽管岁月已然,但他仍坚称这正是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时刻。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在这里,萧郎似乎在宣告自己的画艺已经达到了顶峰,他所绘制的竹子将是后世难以企及的经典。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送姚子中参政江浙行省

文学蜚腾早,中朝践履多。

嘉谋思妥帖,直道忍媕婀。

物议和□□,钧陶□岳峨。

凤池春入幕,象魏晓鸣珂。

蕴藉登醇酒,辉光厉太阿。

久劳裨国政,暂出省民疴。

眷注恩何厚,操持行不颇。

牙旌辞紫禁,鹢舫下黄河。

竹树供图画,江湖入咏歌。

金山访兰若,赤岸击牂牁。

馆传虽丰饰,登临得几何。

自公方变鲁,视事肯随酂。

保障逾闽海,征财及茗鹾。

民居散鸿雁,水患助蛟鼍。

恤匮施仁泽,搜贤置礼罗。

赠言徒感激,报政敢蹉跎。

去国时宁久,辞乡语渐讹。

殊方善调御,趣召鬓双皤。

(0)

竹枝歌三首·其三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东山日赤云气昏,河姑劝我莫出门。

持筐采得桑叶满,直到阻雨溪南村。

(0)

宇文子诚出掾河南行省二十韵

至顺元年十月初,故人舍我将南徙。

君喜迎亲去志速,我惨送君离思起。

西山雪小阳乌逝,北口风高乔木死。

吉贝衣消京国尘,木兰舟溯漳河水。

夷门旧交兄弟若,吴房老父咫尺尔。

人生百年贵适意,戚促何须羡金紫。

忆我前年在滦阳,千里兵尘四郊垒。

妻子哀号不得见,乘驼归来溷悲喜。

彤庭捧牍负长材,乌府珥笔存旧履。

磊落不作风尘态,宇宙茫茫少知己。

与君同朝三四年,清苦何尝设醪醴。

岁时相见徒劳问,我尔俱贫情曷已。

江陵古城多北客,我昔与君共闾里。

君年三十入公府,我发漆黑政童子。

迩来踪迹各星散,南北东西困泥滓。

王城会面忽惊电,君踰知命我强仕。

微躯潦倒属名缰,半世萧条鲜生理。

重内轻外古所云,愧我谋身敢如此。

鸠巢未葺政坐拙,菟裘将营何所指。

因君之行重太息,搔首苍茫对斜晷。

(0)

赠孤树上人

衣钵萧然手自携,偶逢破寺剪蒿藜。

一龛自藉莓苔坐,白昼有时鼪鼬啼。

贫乏斋粮惟煮菜,老无语录恐灾梨。

澜翻三藏如瓶泻,可要人间王简栖。

(0)

闻钦定阉党案出借钞未得

此局终当有,宁期在此时。

丹书何用见,名姓世原知。

(0)

南岳纪游·其五

山风吹雾锁高台,若为游人住不回。

欲写仙踪犹阁笔,生憎下界仆夫催。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