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阙:指长安;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行的画面,诗人以独特的情怀和视角捕捉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变迁。"红叶晚萧萧"中,"萧萧"形容了落叶飘零的声音,给人一种凄清而又柔和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秋色之美的感慨。
"长亭酒一瓢"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小憩与享受。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满足,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从容与豁达。这里的"长亭",往往是古代行旅中休息的地方,而"一瓢酒"则增添了一丝闲适自在的情趣。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眼中的秋天风光。"残云"给人以飘逸之感,而"太华"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脉之一,这里用来形容高峻与壮丽;"疏雨过中条"则描绘了秋日雨景,既有季节的转换,也映射出诗人行走中的真实感受。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两句,更深层次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怀。"树色随山迥"中,"迥"字形容了山势的连绵不绝,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延伸;而"河声入海遥"则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自然景观的辽阔与无垠。
最后两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中,"帝乡"指的是帝都,即首都,这里可能是指长安;"明日到"则表明诗人即将到达目的地,但心中仍然沉醉于沿途的风光与情怀。"犹自梦渔樵"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渔樵"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隐逸的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于旅行、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鳖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麇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