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语乱之阶,转喉若发机。
机动靡不走,促膝成噬脐。
漏语乱之阶,转喉若发机。
机动靡不走,促膝成噬脐。
这首诗名为《省躬诗(其四十九)》,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漏语乱之阶,转喉若发机”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言语不慎所带来的后果的深刻反思。"漏语"即失言,"乱之阶"暗示了这种失言可能导致的混乱或不利局面;"转喉若发机"则形象地描绘出在关键时刻,言语如同机关一般突然启动,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机动靡不走,促膝成噬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机动靡不走"意味着一旦行动起来,就没有不发生的,强调了行动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促膝成噬脐"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如果言行不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警示人们在言行举止上要谨慎,避免因一时不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个人行为的自我反省,也蕴含着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
东路行辇到,人食正荐饥。
呼庚儿女盼,宸游众所依。
村中皆菜色,散去掩柴扉。
救荒先发谷,转漕迅如飞。
两旬无多日,有司报民归。
地丁既已责,私派务全希。
尽力专邦本,留意欲国肥。
麦秋犹可望,黎命其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