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开篇即以“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表明诗人对于权势的不屑与保持距离,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接下来的几句“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描绘了一个官员家庭中的隐秘与不轨行为,这里的“樗蒲”和“东邻姬”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道德的沦丧,而“身作里中横”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概括。
紧接着,“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显示了法律与道德在权力面前的苍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一种腐败和不公的社会现实。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这一景象转换,似乎是对前述生活的一种逃避或理想化的寄托,显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和纯真的向往。
然而,“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则又将这种向往打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放纵,这里的“一字都不识”可能是对自身文化修养的自嘲,也可能是对当时教育和学术状况的一种批评。
随后,“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孤立无援和被欺骗的苦涩。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这一转折点上,诗人似乎对自己的文化追求进行了一种反思,这里的“读书事已晚”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忧虑,而“把笔学题诗”则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期待和自勉。
紧接着,“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可能是在描述某种政治事件或官场变动,这里的“两府”、“南宫”都有可能是特指的地点或机构,而“收迹”和“谬见推”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权力斗争中个人命运无常的一种感慨。
最后,“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这一转折点上,诗人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不得志的情绪。这里的“非才”、“果不容”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而“出守抚茕嫠”则是对外界的不理解和排斥的一种无奈。
最终,“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诗人在这里通过“忽逢杨开府”的偶遇,表达了对于朋友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论旧”和“涕俱垂”都显示了一种对过往的留恋和珍视。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友情与理解的珍贵的一种肯定。在这里,“坐客”和“故人知”构成了一种温馨的氛围,也是对整个诗篇中那种孤独与无奈心境的一个重要补充。
朝陟青山巅,暮宿青山下。
逍遥岁月閒,俯仰乾坤大。
缅怀尘鞅中,几人得休暇。
驹隙等流光,莫嗤行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