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高鼓院》
《挽高鼓院》全文
宋 / 释元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叶堕遥空万景沈,致刍谁不重伤心。

仕当钓石归来蚤,闲比香山乐更深。

一片新碑难载德,百年故土绝遗音。

定从兜率天中去,莫向桃源路上寻。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高鼓院》由宋代僧人释元肇所作,通过对落叶飘零、天地静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联“叶堕遥空万景沈,致刍谁不重伤心。”以落叶纷飞、万物沉寂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暗示了生命的消逝和哀痛的情绪。落叶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引发人们对逝者无尽的怀念与哀思。

颔联“仕当钓石归来蚤,闲比香山乐更深。”通过对比仕途与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逝者生前选择的肯定与赞美。这里,“钓石”比喻仕途的艰辛与追求,“香山”则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快乐。这一联既是对逝者生前生活态度的赞赏,也是对其人生价值的肯定,暗示了其选择的智慧与深意。

颈联“一片新碑难载德,百年故土绝遗音。”转而聚焦于逝者留下的纪念——新立的墓碑。诗人指出,即使碑文再如何详细,也无法完全承载逝者高尚的品德与深远的影响。同时,百年之后,故乡的声音也将逐渐消失,意味着逝者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一联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其对社会、对后人的影响与贡献。

尾联“定从兜率天中去,莫向桃源路上寻。”以佛教中的兜率天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喻,表达了对逝者的超脱与向往。兜率天象征着极乐世界,是佛教中死后灵魂得到解脱的地方;而桃花源则是理想中的避世之地,代表了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境界。这两处意象共同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最终归宿的想象与期待,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认同与敬仰。

综上所述,《挽高鼓院》不仅是一首哀悼逝者的挽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道德价值、个人选择以及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敬意,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死亡及存在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释元肇
朝代:宋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
猜你喜欢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十九第十九图

谩言嘉谷可登盘,糠秕还忧欲去难。

粒粒皆从辛苦得,农家真作雨珠看。

(0)

董子祠

荀卿尔何人,名亚我邹孟。

其流变韩商,暴虐助嬴政。

坑儒议相思,偶语弃市令。

马上治天下,鲰腐遭诟病。

绵蕞叔孙礼,粗知皇帝圣。

龈龈辕固申,一经荧视听。

平津实不学,谬执翘材柄。

司空城旦书,黄老渐复横。

万古惧长夜,珠囊渝金镜。

广川孕灵秀,醇儒以气应。

下帷不窥园,三年心力劲。

所读者何书,秦火烧未竟。

天人建三策,著录史迁摒。

大愚吕布舒,偃也乃为佞。

历相皆骄王,诚格学术正。

长沙亦奇才,儒林有论定。

遗祠今萧瑟,碑断草痕迸。

下马拜无人,邻社笳鼓竞。

牧羊牧豕儿,有祷神不吝。

同生汉武朝,纷纷取侯印。

(0)

钦颂世祖皇帝圣德诗

东海西山壮帝居,南船北马聚皇都。

一时人物从天降,万里车书自古无。

秦汉纵强多霸略,晋唐虽美乏雄图。

经天纬地规模远,代代神孙仰圣谟。

(0)

瑞鹤仙.赋圣几斋中牡丹名藕丝霓裳种来自亳州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花师戏成幻。

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回头意懒。

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曾见。

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云窗月馆。

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

(0)

念奴娇.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同集为宋既庭刘震修潘次耕徐立斋顾恪如宋南金即席分赋

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绿。

嵌壑苍崖鳞鬣动,万队熊蹲狮伏。

碧海青天,年年今夜,长见金波浴。

姮娥耐冷,一轮细碾圆玉。

况复地有名园,人逢上客,消尽愁千斛。

瘦石小桥苔径悄,掩映疏花秀竹。

更上山巅,龙川墓上,为我浇醽醁。

醉归夜静,满身零乱金粟。

(0)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

天水沦涟。穿篱一只撅头船。万灶炊烟都不起。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