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堕遥空万景沈,致刍谁不重伤心。
仕当钓石归来蚤,闲比香山乐更深。
一片新碑难载德,百年故土绝遗音。
定从兜率天中去,莫向桃源路上寻。
叶堕遥空万景沈,致刍谁不重伤心。
仕当钓石归来蚤,闲比香山乐更深。
一片新碑难载德,百年故土绝遗音。
定从兜率天中去,莫向桃源路上寻。
这首挽诗《挽高鼓院》由宋代僧人释元肇所作,通过对落叶飘零、天地静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联“叶堕遥空万景沈,致刍谁不重伤心。”以落叶纷飞、万物沉寂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暗示了生命的消逝和哀痛的情绪。落叶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引发人们对逝者无尽的怀念与哀思。
颔联“仕当钓石归来蚤,闲比香山乐更深。”通过对比仕途与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逝者生前选择的肯定与赞美。这里,“钓石”比喻仕途的艰辛与追求,“香山”则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快乐。这一联既是对逝者生前生活态度的赞赏,也是对其人生价值的肯定,暗示了其选择的智慧与深意。
颈联“一片新碑难载德,百年故土绝遗音。”转而聚焦于逝者留下的纪念——新立的墓碑。诗人指出,即使碑文再如何详细,也无法完全承载逝者高尚的品德与深远的影响。同时,百年之后,故乡的声音也将逐渐消失,意味着逝者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一联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其对社会、对后人的影响与贡献。
尾联“定从兜率天中去,莫向桃源路上寻。”以佛教中的兜率天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喻,表达了对逝者的超脱与向往。兜率天象征着极乐世界,是佛教中死后灵魂得到解脱的地方;而桃花源则是理想中的避世之地,代表了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境界。这两处意象共同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最终归宿的想象与期待,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认同与敬仰。
综上所述,《挽高鼓院》不仅是一首哀悼逝者的挽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道德价值、个人选择以及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敬意,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死亡及存在的哲学思考。
荀卿尔何人,名亚我邹孟。
其流变韩商,暴虐助嬴政。
坑儒议相思,偶语弃市令。
马上治天下,鲰腐遭诟病。
绵蕞叔孙礼,粗知皇帝圣。
龈龈辕固申,一经荧视听。
平津实不学,谬执翘材柄。
司空城旦书,黄老渐复横。
万古惧长夜,珠囊渝金镜。
广川孕灵秀,醇儒以气应。
下帷不窥园,三年心力劲。
所读者何书,秦火烧未竟。
天人建三策,著录史迁摒。
大愚吕布舒,偃也乃为佞。
历相皆骄王,诚格学术正。
长沙亦奇才,儒林有论定。
遗祠今萧瑟,碑断草痕迸。
下马拜无人,邻社笳鼓竞。
牧羊牧豕儿,有祷神不吝。
同生汉武朝,纷纷取侯印。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花师戏成幻。
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回头意懒。
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曾见。
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云窗月馆。
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
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绿。
嵌壑苍崖鳞鬣动,万队熊蹲狮伏。
碧海青天,年年今夜,长见金波浴。
姮娥耐冷,一轮细碾圆玉。
况复地有名园,人逢上客,消尽愁千斛。
瘦石小桥苔径悄,掩映疏花秀竹。
更上山巅,龙川墓上,为我浇醽醁。
醉归夜静,满身零乱金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