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南春水成清渠,其上高柳三五株。
草阁窈窕花扶疏,园有菜茹池有鱼。
蓬头奴子推鹿车,艺瓜既熟分里闾。
忽闻兵马来城隅,南翁北叟当窗趋。
我把耒锄心踌蹰,问言不答将无愚。
老大无成灌蔬壤,暂息干戈窃偃仰。
舍之出门更何往,手种松杉已成长。
舍南春水成清渠,其上高柳三五株。
草阁窈窕花扶疏,园有菜茹池有鱼。
蓬头奴子推鹿车,艺瓜既熟分里闾。
忽闻兵马来城隅,南翁北叟当窗趋。
我把耒锄心踌蹰,问言不答将无愚。
老大无成灌蔬壤,暂息干戈窃偃仰。
舍之出门更何往,手种松杉已成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吴伟业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通过"舍南春水"和"高柳三五株"的环境,展现了他心中的隐逸之情。"草阁花疏"与"菜茹鱼池"的细节,体现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蓬头奴子"和"艺瓜分里闾"的场景,展示了农耕社会的淳朴民风,然而"忽闻兵马来城隅"的转折,揭示了现实的不安定。老翁北叟的匆忙反应,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我把耒锄心踌蹰"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和犹豫,"问言不答将无愚"则流露出他的困惑和自嘲。尽管年事已高,无所建树,他仍希望能借务农暂时避开战乱,享受片刻的安宁。
最后两句"暂息干戈窃偃仰,手种松杉已成长"寓含深意,诗人以亲手种植的松杉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期待着和平的到来。整体而言,这是一首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