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茅屋曲通村,即事还同野老论。
风过林端喧鸟雀,日高原上散鸡豚。
波光潋滟初平岸,黛色参差却对门。
最是闾阎淳朴处,羲皇景物自常存。
几家茅屋曲通村,即事还同野老论。
风过林端喧鸟雀,日高原上散鸡豚。
波光潋滟初平岸,黛色参差却对门。
最是闾阎淳朴处,羲皇景物自常存。
这首清代诗人钱陈群的《南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淳朴的乡村景象。首句“几家茅屋曲通村”,展现了村庄的质朴风貌,房屋简陋但紧密相连,弯曲的小路贯穿其中,透露出村民生活的亲切与和谐。次句“即事还同野老论”,暗示诗人与当地老人交谈,体验着田园生活的闲适和智慧。
第三句“风过林端喧鸟雀”,通过风声和鸟雀的鸣叫,描绘出自然的生动与活力,树林在风中摇曳,鸟儿欢腾,增添了乡村的生机。第四句“日高原上散鸡豚”,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的日常,太阳高照,鸡犬相闻,呈现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第五句“波光潋滟初平岸”,视线转向水面,湖光粼粼,水边波光荡漾,与前文的陆地景色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宁静之美。最后一句“黛色参差却对门”,以青山为背景,青黑色的山峦与民居相映成趣,展现出村庄的恬静与自然之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村的日常生活场景,赞美了乡村的淳朴民风和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化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和谐社会的怀念。
人生太难,车摧马烦。今日相对,皆当尽欢。
泛舟五湖,风波万端。上山采薇,虎视眈眈。
身受国恩,披发佯狂。愧无豫让,以报赵襄。
密雪闭门,饥寒苦侵。妻子相对,难与论心。
悲歌慷慨,惟有友朋。月落乌啼,旭日方升。
削出目则山,矗起阿僰部。
舍马从步入,路仄足迹聚。
泥湿苔如镜,石锐势若拒。
攀援断藤行,数起而数仆。
山脚霞未明,山腰日已午。
曲径从今日,草木自万古。
丛丛回寒风,霏霏染翠羽。
仿佛露崇冈,蛮营列山坞。
废灶留残烟,道傍拾遗弩。
泠然泉声落,似犹杂金鼓。
盘顶云雾开,秀峰若可数。
恍惚见吴山,慰此行路苦。
未敢舒鸾啸,恐惊豺虎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