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登西山,慕与火帝游。
颓林刊乔木,诏世为博筹。
富贵良未厌,夸谩岂知尤。
投龟诟苍苍,楚灵轻九州。
涂穷乾溪旁,众散不可留。
徘徊饿山泽,觉失涓人畴。
新王固有命,玉衣被累囚。
秦昭登西山,慕与火帝游。
颓林刊乔木,诏世为博筹。
富贵良未厌,夸谩岂知尤。
投龟诟苍苍,楚灵轻九州。
涂穷乾溪旁,众散不可留。
徘徊饿山泽,觉失涓人畴。
新王固有命,玉衣被累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拟古六首》之四,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了对权力、富贵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述了秦昭王登西山,渴望与传说中的火帝交往。他砍伐高大的树木,意图在世间留下自己的足迹,追求名声与财富。然而,富贵并未让他满足,反而因过度炫耀而招致不满。他像投掷龟卜一样,向苍天抱怨不公,甚至轻视如楚灵王般拥有广阔疆域的君主。
秦昭王最终陷入困境,被迫流亡至乾溪旁,身边的人纷纷离散,无法停留。他在山泽间徘徊,感到自己失去了曾经的助手和地位。最后,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即使是新王也逃不过命运的束缚,即使身着珍贵的玉衣,也无法逃脱成为囚徒的命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人性的贪婪、命运的无常以及权力的虚幻本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