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榆钱》
《榆钱》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纷纷榆荚送残春,鹅眼成堆不济贫。

白屋漫飞宁有母,朱门虽入未通神。

天生肉好周遭在,地作垆锤鼓铸新。

秪恐贪夫看不破,对人犹自欲倾身。

(0)
鉴赏

这首诗以“榆钱”为题,通过对比白屋与朱门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首句“纷纷榆荚送残春”,描绘了榆钱随风飘落,象征着春天的消逝,也暗喻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接着,“鹅眼成堆不济贫”,将榆钱比作鹅眼,形象地描绘其堆积之状,却无法解救贫困,流露出对社会救济不足的无奈。

“白屋漫飞宁有母,朱门虽入未通神”,通过对比贫富阶层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白屋中的母亲即使飞舞着榆钱,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帮助;而朱门之内,虽然可以轻易获取,但并未能真正理解或利用其价值。这里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与丰富,更深层地触及了精神层面的理解与沟通。

“天生肉好周遭在,地作垆锤鼓铸新”,这两句转而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肉好(即榆钱)是天生之物,遍布四周,但人们却未能充分利用或珍惜;大地如同熔炉,可以铸就新的事物,但这种能力并未被所有人掌握或运用。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局限性。

最后,“秪恐贪夫看不破,对人犹自欲倾身”,直指人性中的贪婪。即便是面对唾手可得的资源,有些人仍难以放下私欲,不愿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这句话强调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以及这种自私如何阻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榆钱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和竹溪三诗·其三遣兴

晚慕玄真与季真,床头金尽不忧贫。

六如偈简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

手遮西日过门客,来拜庞公者几人。

(0)

余常用小端砚失之经年忽在常卖人手中以钱赎归纪实二首·其一

几年共学久相于,中道如遗忽弃予。

韫椟而藏机不密,窃钩虽小法当诛。

匹夫有罪因怀璧,象罔无心偶得珠。

戒饬家僮严护守,即今鼠子巧穿窬。

(0)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二

经旬积潦慵扶杖,拂晓新晴喜晒蓑。

掣电光阴难把玩,浮云富贵易消磨。

蜗牛庐只依通德,虫蠹书犹在善和。

除是鬳翁名父子,别无好事者经过。

(0)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其一

朝回暖律变严冬,应念闽风与蜀同。

丛棘冤皆为洗雪,发棠惠遍及饥穷。

冰寒吏胆照天烛,泉涌诗肠饮涧虹。

帝遣二星临七聚,不妨击壤和元丰。

(0)

尧庙

帝与天同大,天存帝亦存。

桑麻通绝徼,箫鼓出深村。

水至孤亭合,山居列岫尊。

尚馀土阶意,樵牧践篱藩。

(0)

甲辰春日二首·其二

学问过时已悍坚,文章垂老未精专。

薰琴何患无赓载,秋扇明知有弃捐。

旧读温寻浑不记,新吟锻鍊久方圆。

此生幸不当词翰,免被人嘲上水船。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