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慕玄真与季真,床头金尽不忧贫。
六如偈简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
手遮西日过门客,来拜庞公者几人。
晚慕玄真与季真,床头金尽不忧贫。
六如偈简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
手遮西日过门客,来拜庞公者几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竹溪三诗(其三)遣兴》。从词语来看,此诗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情怀。
“晚慕玄真与季真”表达的是对道家的尊崇,玄真指的是道教的修炼和追求真理的境界,而季真则是对古代道士的仰望。这里展现了作者对于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
“床头金尽不忧贫”表明即使财富耗尽,也无需担心贫穷,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六如偈简常持念”中的“六如”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法门,而“偈简”则是简短的偈颂。这里说明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持念这些简单而深刻的佛理。
“四勿箴佳最切身”中的“四勿”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而“箴”则是用来警示自己的文字。“佳”字表明这些修行方法对作者来说是宝贵的,“最切身”则强调了它与个人修为紧密相连。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这里讲述的是历史上有德行高尚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保持着昔日的美好情操。现在,能否找到像他们一样,即便年岁已高,内心依旧充满热忱和向上的意志,这是一个对比和反思。
“手遮西日过门客”则是形容门前来往的宾客被夕阳遮挡,不易辨认。这里通过这个景象描绘出作者隐居生活中接待宾客的情景。
“来拜庞公者几人”中的“庞公”很可能是某位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称,或者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敬称。这句诗询问着前来拜访这位长者的有多少人,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那些能够认识和敬仰真正智者的人的关注。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道教、佛教修行法门的提及,以及对古代德高之人的怀念,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真正智者的尊崇和对周围人际关系的关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