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空两交驰,日没月复出。
谁哉主张是,以受真宰役。
磨蚁有疾迟,精光照万国。
云胡有薄食,风雨有箕毕。
神气异转盼,光复杳无迹。
试看乾坤中,不动惟枢极。
腾空两交驰,日没月复出。
谁哉主张是,以受真宰役。
磨蚁有疾迟,精光照万国。
云胡有薄食,风雨有箕毕。
神气异转盼,光复杳无迹。
试看乾坤中,不动惟枢极。
这首诗《斋居感兴二十首(其四)》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哲思的独特感悟。
诗中首先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如“腾空两交驰,日没月复出”,形象地展现了昼夜更替的自然规律。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谁哉主张是,以受真宰役。”这里,“真宰”可以理解为宇宙的主宰或自然法则,诗人在此探讨了自然界运行背后的深层力量和规则。
随后,诗中运用了“磨蚁有疾迟,精光照万国”的比喻,将蚂蚁的缓慢与光芒的普照进行对比,暗示了宇宙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生命和现象,但都受到某种力量的支配和影响。接下来,“云胡有薄食,风雨有箕毕”则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与宇宙秩序的关系。
最后,诗人总结道:“神气异转盼,光复杳无迹。”这里的“神气”可能指的是宇宙间的神秘力量或精神能量,它在瞬间变化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而这种变化又似乎不留痕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现象背后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哲学的双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