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田园风光图。开篇两句“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写出了季节更替之时,天鹅般的白鸥降落在水塘边,诗人则在朝台(可能是某种高处)上系好马匹,漫步于傍晚的阳光中。这里通过凫雁和夕阳,渲染出了秋意浓厚的景象。
接着,“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两句则描写了乡间小路环绕在山势之间,松树的叶子因为季节更迭而显得深沉昏暗,而田野之门紧邻着河流,稻米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通过村径、松叶和稻花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丰收。
中间两句“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云朵似乎连接着远方的大海,给人以广阔之感;而琴书在秋日的微风中也变得更加润泽。同时,夜晚的被褥(枕簟)因带有潮汐的声音而显得凉爽宜人。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联想,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末尾两句“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的向往,以及希望像古代圣贤文王一样,能够留下不朽的文学成就。这里的“西下磻溪”指的是前往西边的山涧之中,而“犹万里”则展现了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可能垂白待文王”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古圣先贤的敬仰。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与个人理想追求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蕴含丰富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汝州城南二十里,栖亩山前足山水。
老人中开谷隐堂,草屋疏檐对山起。
南横秀岭石官道,想像此堂容此老。
堂前茂林浮春烟,堂后池溏多白莲。
前池红莲开更早,正与茂林相对好。
开轩看莲看不足,远望少室如碧玉。
碧玉如屏掩此堂,老人与世已相忘。
胡马扬尘不容驻,万里奔波失归路。
客舟不顾生事窘,所至有堂名谷隐。
大榜灰飞小榜存,至今长在对衡门。
涧上丈人肯已冷,中原旧事空销魂。
老人本是山中客,四海为家无住宅。
家人清坐已忘贫,何曾更问堂宽窄。
去郡十五里,满山蔽青松。
朝来雨初过,萧瑟鸣悲风。
踏泥转溪曲,路尽山无穷。
层崖筑栏阁,宛在云烟中。
引水绕砌下,濆石常飞濛。
寻幽到寺背,苍碧摩高空。
古甃冽寒泉,浅沙影重重。
伏流尚数步,暗与溪相通。
潺湲去何之,可折从此东。
会有到海期,岂计朝莫功。
我行因避贼,眺览聊从容。
徘徊未忍去,僧饭催撞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