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佛入中国》
《佛入中国》全文
清 / 张洵佳   形式: 古风

明帝梦金人,顶上飞白光。

因遣蔡愔辈,求佛至西方。

佛以一胡神,入梦感帝王。

世言佛有灵,或即此滥觞。

其实佛无知,道法亦平常。

佞佛者太愚,辟佛者太迂。

纵有生公法,难惑圣人徒。

迹其不二门,与我不一途。

听其自生灭,不必加毁誉。

我若梦金人,亦祇付蘧蘧。

(0)
鉴赏

这首诗《佛入中国》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首句“明帝梦金人,顶上飞白光”,描绘了佛教初传时的一个神秘梦境,象征着佛教的神秘与启示。接着,“因遣蔡愔辈,求佛至西方”描述了汉明帝派遣使者前往印度求佛法的情景,体现了佛教传播的初始阶段。

“佛以一胡神,入梦感帝王”则指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梦中启示了明帝,强调了佛教对人的精神影响。接下来的“世言佛有灵,或即此滥觞”表达了人们对佛教神奇力量的认可,认为佛教的传播由此开始。

“其实佛无知,道法亦平常”提出佛教并非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而是基于道德和智慧的教义。接着,“佞佛者太愚,辟佛者太迂”批评了盲目崇拜和极端排斥佛教的态度,主张应理性看待佛教。

“纵有生公法,难惑圣人徒”提到即使有高僧能以法力度化众生,但对于已经觉悟的人来说,这种手段也难以产生影响。最后,“迹其不二门,与我不一途”强调了佛教追求的“不二法门”与个人修行道路的不同,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实践佛教精神。

“听其自生灭,不必加毁誉”建议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佛教,不必过分推崇或贬低,让其自然发展。最后一句“我若梦金人,亦祇付蘧蘧”以假设的梦境结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佛教传播与影响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见解和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张洵佳
朝代:清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猜你喜欢

余十岁时从亡兄仲氏侍先父摄帅江陵郡圃蜡梅数百株一昔盛开予为记之仲兄颇赏爱以为工今十六七年矣属感前事重赋七言以纾余悲

病眼清晨欲泫霜,谁将幻色对山房。

十年犹记湖阴梦,几度愁闻汉苑香。

腊雪近春才一白,好花得地更深黄。

祇应无复当时意,草木何知我自伤。

(0)

丐僧

靡靡步康衢,喋喋问流俗。

谁将今日财,愿易来世福。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

(0)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0)

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0)

寄题钱塘毛氏西湖园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

(0)

秋怀

褚冠斜顶对清秋,病骨支撑懒上楼。

辅世功夫何日是,少年滋味此生休。

山含红树随时老,天带黄昏一例愁。

自笑酒肠空半在,前村无处典鹴裘。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