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东城暮,还家路在山。
谷空萤忽散,溪断水犹潺。
竹雾将沾地,松风未闭关。
一宵秋月白,能得几人閒。
送客东城暮,还家路在山。
谷空萤忽散,溪断水犹潺。
竹雾将沾地,松风未闭关。
一宵秋月白,能得几人閒。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后独自返回的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林间的静谧与幽深。
首句“送客东城暮”,点明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时间,夕阳西下,暮色渐浓,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淡淡的离愁别绪。接着,“还家路在山”一句,暗示了归途的遥远与曲折,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孤独之旅。
“谷空萤忽散,溪断水犹潺”描绘了山谷间萤火虫闪烁又突然消失的景象,溪流虽被断开,但水流依然潺潺,象征着生命中的困难与挫折虽无法避免,但生命力依旧顽强。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
“竹雾将沾地,松风未闭关”则进一步渲染了夜幕下的山林氛围。竹林笼罩在薄雾之中,仿佛随时会触及地面,而松树的风声并未完全停止,似乎在诉说着不眠之夜的故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丰富层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最后,“一宵秋月白,能得几人閒”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与珍惜。在这样一个秋月皎洁的夜晚,能够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适,对于忙碌于尘世的旅人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体验。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送别后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閒开碧,蔷薇暗吐黄。
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
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
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粱。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
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
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
骤下摇兰叶,轻飞集竹丛。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