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名为《寄赠福山长老》。通过这短暂的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一种理解和赞美。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这里诗人指出了世间习以为常的事物,而佛门中人的修行则是异常艰辛的。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世俗生活与佛法修炼之间差异的感慨。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净寺庙、门人稀少的景象,以及那些刚直不阿之士在世俗中所遭受的白眼和非议。这里展示了佛教僧侣与普通世俗生活之间的分离,以及他们坚守信仰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诗中的“游艺”可能指的是佛法修行,这些修炼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诗人提到旧时的交往中有许多高雅之士,这表明了诗人对于那些志同道合者的怀念。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即便是美丽的云山,也不能长期居住,因为时间一长,连心灵也会感到疲惆。这句话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佛门生活,以及赞扬佛教僧侣坚守信仰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敬重和向往。
一幅鲛绡,写照如生,不知名媛何人。
但嫣然欲笑,窈窕传神。
彷佛帘前顾影,依稀花底回身。
是倾城尤物,螺黛凝羞,环佩无尘。
赵颜软障,灰酒盈樽,临风频唤真真。
浑不比、崔徽小巷,魂断朝云。
两点秋波注意,半弯罗袜生春。
可能学得,画屏游女,闲踏花茵。
晚风前,朱楼下,旧相逢。正画桥、烟柳丛丛。
娉婷韵度,秋千红粉斗春风。
雕鞍玉勒,为伊驻、半晌从容。
叹轻云,容易散,琉璃破,已成空。奈多情、李白桃红。
朝朝暮暮,锁巫山十二高峰。
怀中点检江皋佩,惆怅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