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钱塘毛氏西湖园》
《寄题钱塘毛氏西湖园》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

(0)
注释
昔年:过去。
泛:漂浮。
西湖流:西湖上的流水。
更:又。
住:居住。
西湖头:西湖边。
人生:人的一生。
未得往:未能实现的愿望。
地上:人间。
天:天堂。
何处求:在哪里寻找。
朱楼:红色的高楼。
照影:倒映。
钟磬:寺庙里的钟声和磬声。
晓:早晨。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落手:驶过。
芙蓉秋:秋天的荷花。
鲤鱼: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赤鳞:红色的鳞片。
水仙:传说中的水中仙女。
翻译
当年曾在西湖上漂泊,你现在又住在湖边头。
人生大多未能如愿前往,地上寻觅天堂又有何求。
华丽的楼阁倒映晨钟,画舫在秋日荷花间穿梭。
想必湖中的红鲤鱼鳞片繁多,期待能和水仙一同游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天地渺小的感慨。开篇两句“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表达了诗人过去漂泊于西湖之上,如今又驻足于西湖之滨,不禁令人产生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接着,“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无常以及渴望超脱尘世寻找永恒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地上有天”暗指天地之间虽然宽广,但也有限制,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问。

下片,“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两句生动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朱红色的楼阁在清晨的阳光中映出倒影,金石之声随着早晨的钟鸣而起,而画舫轻拂过水面,芙蓉花在秋天盛开,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

最后,“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鲤鱼一样,在西湖的清澈水域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传说中的“水仙”为伴,实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愿望。在这里,“鲤鱼赤鳞”象征着平民百姓,而“待与水仙相伴游”则是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自由和永恒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许子遇示二绝句见索乱道因次韵奉酬·其一

苦吟正在郊寒处,露草秋虫亦共悲。

过我聊当煮彭越,不须苦觅外孙词。

(0)

拟古·其一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0)

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

杨子津头风色暮。孤舟渺渺江南去。

忆得佳人临别处。愁返顾。青山几点斜阳树。

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昨夜乡心留不住。无驿数。梦中行了来时路。

(0)

此君室·其一

人兮吾与游,竹兮吾与俱。

世浊此独清,室小自有馀。

(0)

初秋八首·其七

长风疏集未曾韬,矫雉翻然谋上皋。

葭荻横秋投废浦,风烟当夜接虚涛。

云妍翳景紫时急,红逖烟滋杂与高。

回首弯龙今不守,崔巍真欲失戎刀。

(0)

无题

蹇驴昨日雪濛濛,破帽呼舟古渡风。

吟得诗成还未吐,要留此景著胸中。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