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天地渺小的感慨。开篇两句“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表达了诗人过去漂泊于西湖之上,如今又驻足于西湖之滨,不禁令人产生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接着,“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无常以及渴望超脱尘世寻找永恒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地上有天”暗指天地之间虽然宽广,但也有限制,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问。
下片,“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两句生动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朱红色的楼阁在清晨的阳光中映出倒影,金石之声随着早晨的钟鸣而起,而画舫轻拂过水面,芙蓉花在秋天盛开,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
最后,“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鲤鱼一样,在西湖的清澈水域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传说中的“水仙”为伴,实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愿望。在这里,“鲤鱼赤鳞”象征着平民百姓,而“待与水仙相伴游”则是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自由和永恒的无限向往。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