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这首诗是毛直方的《拟古·其一》,创作时期约在宋末元初。诗中通过对高堂宴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哀伤。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这几句描写的是宴会的奢华与乐音的美妙,但听者却只注意到音乐的旋律,而忽略了歌词中的深意。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这几句表达的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悲伤,那些逝去的魂魄化作了秋天归来的雁行,而玉关之行则是泪水点滴,湿润了朱红色的丝线。诗人感慨于过往的哀怨情绪,与现时的欢笑形成对比。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最后几句则是对现实的反思,弹奏者头戴锦缠,听者佩带金饰,但愿现在的人能够享受欢乐,不必为过去的人的悲哀而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音乐的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时光易逝以及人间冷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