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哉刘拾遗,上书谏其君。
逆鳞固难批,忠愤须具陈。
书成君不听,从此终沉沦。
至今潼川境,有冢瘗其文。
寒烟被宿草,西风送浮云。
吁嗟身后名,过者为酸辛。
卓哉刘拾遗,上书谏其君。
逆鳞固难批,忠愤须具陈。
书成君不听,从此终沉沦。
至今潼川境,有冢瘗其文。
寒烟被宿草,西风送浮云。
吁嗟身后名,过者为酸辛。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名为《五仙(其二)文冢》,是对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颂扬与感慨。诗中通过描述刘长卿上书谏君却未被采纳,最终郁郁而终的情景,以及他死后其谏言被埋葬在潼川境内的故事,表达了对刘长卿忠心耿耿、勇于直言精神的赞美。
“卓哉刘拾遗,上书谏其君。”开篇即点出刘长卿的高尚品质和勇敢行为,他敢于向君主进谏,体现了他的正直与忠诚。“逆鳞固难批,忠愤须具陈。”接着指出谏言往往触怒君主,难以被接受,但忠臣的愤怒与忧虑必须充分表达出来,以维护国家与民众的利益。“书成君不听,从此终沉沦。”描述了刘长卿的谏言并未得到君主的接纳,导致他最终沉沦于政治的漩涡之中。“至今潼川境,有冢瘗其文。”指出直到今天,在潼川的某个地方,还有一座坟墓,里面埋藏着刘长卿的谏言手稿。“寒烟被宿草,西风送浮云。”描绘出墓地周围的凄凉景象,寒烟笼罩着枯草,西风吹拂着浮云,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吁嗟身后名,过者为酸辛。”最后,诗人感叹刘长卿虽已逝去,但其名声永存,路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到酸楚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刘长卿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古代忠臣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者的深深同情。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千古汗青,勋业几人,能是雄杰。
麒麟画像当年,转首许多除折。
前村月底,一壶春酒追随,梅花解软肝肠铁。
万事尽悠悠,只固吾穷节。愁绝。
倦游岁莫,栖迟风雨,一枝鸠拙。
意广才疏,事与古先殊别。
梦中乡国,闲时独上城楼,角声旗影供凄切。
醉里倚阑干,满西山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