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这首《相见欢四首(其三)》由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的流转。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开篇以寻觅残存的春花,却无所获的场景,暗示着春光已逝,万物凋零的季节感。这种对自然变迁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转而描绘夕阳下的景象,春意虽隐匿于荒草与野花之中,却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息。这一句将春意的微妙与深藏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力坚韧的赞美。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自然中的静物与路径,以“几时逢”表达了对偶遇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生活中偶得惊喜的期盼。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最后,词人通过梦境的描绘,将情感推向高潮。梦中的小桥东,或许象征着心灵深处的某个愿望或回忆,通过梦境得以短暂的实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相见欢四首(其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词人对生命、时间以及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