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菊对芙蓉》
《金菊对芙蓉》全文
清 / 陆求可   形式: 词  词牌: 金菊对芙蓉

潦水澄鲜,暮山紫翠,弋人遥指冥冥。

正芦花如雪,秋老边城。

举头明灭遥天字,寒江上、渔艇堪惊。

去年行处,稻粱无恙,休更伤情。中夜肃肃于征。

任残荷乱苇,随处居停。向云中顾影,月下遗声。

潇湘一到无留意,空两岸、水碧沙明。

避霜入塞,先花别楚,南北凄清。

(0)
鉴赏

此诗《金菊对芙蓉》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城的壮丽画卷。诗中以“潦水澄鲜,暮山紫翠”开篇,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展现出水色的清澈与山色的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接着,“弋人遥指冥冥”一句,引入了猎人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动态的场景之中,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芦花如雪,秋老边城”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芦花在秋风中的飘扬,仿佛一片片雪花,渲染出边城秋意的浓重。紧接着,“举头明灭遥天字,寒江上、渔艇堪惊”,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天空中闪烁的星辰与江面上漂泊的小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中夜肃肃于征”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寂静与行旅的孤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随后,“任残荷乱苇,随处居停”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向云中顾影,月下遗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下,对着月光沉思的情景,既有孤独的忧郁,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最后,“潇湘一到无留意,空两岸、水碧沙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对潇湘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眼前景色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

“避霜入塞,先花别楚,南北凄清”则收尾于对季节变换、地域差异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的波动,整个诗篇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陆求可

陆求可
朝代:清

(1617—1679)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号密庵。顺治十二年进士。授裕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升福建提学佥事。在裕州时,减轻百姓负担。在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滥。
猜你喜欢

将至京师寄当事诸老·其二

莫嗟野老倦沉沦,领略青山未是贫。

一自弓旌来退谷,苦将行李累衰亲。

田因买马频书券,屋为牵船少结邻。

今日巢由车下拜,凄凉诗卷乞闲身。

(0)

和陶归园田·其二

士方不遇时,意气常鞅鞅。

野鹤在鸡栖,能无云际想。

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

君看园中蔬,静听膏雨长。

人生何不为,心定志自广。

衡门且栖迟,因风适苍莽。

(0)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其三

小子飘零久,羞归总故乡。

无才应哭路,多事悔浮湘。

浪说依刘表,空思绣孟尝。

不如仍麴糵,日日竹林狂。

(0)

舟阻邗关

淮海盘纡道路长,羁人心事正茫茫。

江声白日收残暑,夜月青天在野航。

孤客岂堪闻谢豹,严关何意困宏羊。

㟙山此去犹千里,河水东流济半黄。

(0)

行路难·其三

颲风吹散阴天雾,十里横塘开石路。

云是当年捍海堤,黄土茫茫海眼涸。

堤上人家学种桑,老翁不识灵胥怒。

发鸠怨鸟暂得伸,草没鲛宫烽火树。

麻姑笑语王方平,水浅蓬莱复一度。

人间海陆亦易迁,天地鸿濛我适晤。

(0)

法海寺访空上人

随身瓢与笠,此外更无余。

懒补破衣著,爱寻贫寺居。

香厨三顿粥,石榻半床书。

日见禅窗下,甘蕉日渐疏。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