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句“枝云间石峰”,以“枝云”二字巧妙地将枝条与云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石峰则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坚毅与挺拔。次句“脉水浸山岸”,“脉水”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蜿蜒曲折,仿佛是大地的血脉,而“浸山岸”则展现了水与山的交融,赋予了山水之间一种动态的和谐美。
接下来,“池清戏鹄聚”一句,将视线转向一处清澈的池塘,白鹭在水中嬉戏,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树秋飞叶散”则将视角转至秋天的树林,落叶随风飘散,既展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蕴含了万物凋零后的静美与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水、山、林、鸟等元素的和谐共生,以及四季更迭中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花光渐寒食,木燧催国火。
沽酒鸟劝人,怀贤吾忘我。
事往堕甑休,心知求田可。
可人不在眼,樽俎思促坐。
有生常倥偬,无暇天所课。
不解闻健饮,俄成一蓬颗。
泥钧埏万物,寒暑勤五佐。
岂其怀爱憎,私使我穷饿。
醉招魂不来,浪下巫阳些。
梦成少年嬉,走马章台左。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
雨罢山泽明,日长花柳困。
游丝上天衢,观物得无闷。
时从顾曲人,笋馔酌春酝。
季子未识面,想见眉目俊。
新诗如鸣弦,快读开鄙吝。
铜官鲁诸生,事道三无愠。
比来工五字,句法妙何逊。
枯棋覆吴图,青简玩秦烬。
叶暗黄鸟时,风号报花信。
遥仰吟思苦,江锦割向尽。
应烦王公子,又破黄封印。
杨公父子孙,俱出文昌宫。
朱轓与别驾,同最治民功。
当年竹马儿,市上白鬓翁。
相语府门前,郎君有家风。
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
人烟空橘柚,梅蘤破榛丛。
延客煮茶药,使君语雍容。
畴昔识二父,只今天柱峰。
故开堂北门,突兀在眼中。
千秋万岁后,野人犹致恭。
借问经始谁,开国华阴公。
少日心期转谬悠,蛾眉见妒且障羞。
但令有妇如康子,安用生儿似仲谋。
横笛牛羊归晚径,卷帘瓜芋熟西畴。
功名可致犹回首,何况功名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