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赞扬子瞻(苏轼)的才华为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回应。诗中将苏轼的才情比作滔滔江河,影响深远,赞誉他无论日夜都受到圣人的赞叹。然而,苏轼一生贫困,没有歌舞之乐,宫廷中的嫉妒使朋友离散。尽管如此,他的学问深厚,书籍为伴,生活简朴却志向坚定。
诗中提到“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描绘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坚韧,即使环境艰难,仍保持清醒和勤奋。诗人表示自己虽不能以物质相赠,但愿以文章回报,比喻自己的诗文如同《离骚》般深沉,又如《关雎》般情感丰富。感叹自己学习太晚,未能早些追随苏轼。
诗的尾联表达了对子瞻信件的感激,以及对再次交流的期待,希望能在春天的鸟鸣和温暖的阳光中,与子瞻共享美酒。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对好友的敬仰和深厚的友谊。
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
省闼昼无尘,宫树朝凝碧。
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
唯有嵩丘云,堪誇早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