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浮生碌碌,止少得,一囊钱。
且频唤索郎,亟邀欢伯,笑傲花前。
富贵此生休问,尽徜徉、山水度残年。
孰惯红尘短卫,饱图白社高眠。数弓隙地结茅椽。
疏竹嬲溪烟。有峰际闲云,松间野鹤,相对翛然。
数声渔笛何处,看斜阳、暧暧下平川。
试问郁单天子,何如酒肆神仙。
算浮生碌碌,止少得,一囊钱。
且频唤索郎,亟邀欢伯,笑傲花前。
富贵此生休问,尽徜徉、山水度残年。
孰惯红尘短卫,饱图白社高眠。数弓隙地结茅椽。
疏竹嬲溪烟。有峰际闲云,松间野鹤,相对翛然。
数声渔笛何处,看斜阳、暧暧下平川。
试问郁单天子,何如酒肆神仙。
这首清代董俞的《木兰花慢·对酒》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追求闲适生活的文人形象。开篇"算浮生碌碌,止少得,一囊钱"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财富有限的感慨,诗人选择将重心放在享受当下,而非物质追求上。
"且频唤索郎,亟邀欢伯,笑傲花前",这里的“索郎”和“欢伯”可能指的是美酒和朋友,诗人邀请他们共度欢乐时光,忘却尘世烦恼,在花前畅饮笑谈。
"富贵此生休问,尽徜徉、山水度残年",诗人决定放弃对富贵的追求,而是选择在山水之间悠然度过余生,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孰惯红尘短卫,饱图白社高眠",诗人厌倦了红尘的纷扰,向往的是隐居生活,享受宁静的睡眠。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居所——"数弓隙地结茅椽",简朴而清幽,与自然和谐共生。"疏竹嬲溪烟"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诗意。
"有峰际闲云,松间野鹤,相对翛然",诗人与山峰、白云、松鹤为伴,心境悠然自得。"数声渔笛何处,看斜阳、暧暧下平川",渔笛声和夕阳的余晖增添了画面的恬静与诗意。
最后,诗人以疑问作结:"试问郁单天子,何如酒肆神仙",他质疑那些追求权势的帝王,是否能比得上在酒肆中逍遥自在的神仙般生活。整首词通过描绘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心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越。
西岳崚嶒,有仙人高卧,曾跨青牛。
见山荪亭畔,苍苔石室,云台观里,素榜银钩。
夭矫游龙,蹁跹舞凤,笔阵钟王未可俦。
装潢了,向锦堂高挂,第一箕畴。使君文采风流。
赋归去来兮尚黑头。
羡玉燕开祥,前身昴宿,金貂累叶,家世留侯。
甲子初周,须眉未艾,种菊栽松乐事稠。
将进酒,唤希夷睡醒,同醉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