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竭,火云升,空坐山亭并水亭。
摇尽齐纨挥尽汗,无由赤脚踏层冰。
寒冰竭,火云升,空坐山亭并水亭。
摇尽齐纨挥尽汗,无由赤脚踏层冰。
这首《捣练子》是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通过对比寒冰与火云的极端气候,展现了主人公在山亭与水亭中静坐的场景。诗中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对比,寒冰与火云分别象征着极端的寒冷与酷热,而“空坐”二字则透露出一种无所作为、等待时光流逝的无奈情绪。
“寒冰竭,火云升”,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冰冻的河流逐渐消融,而炽热的云朵却在天空中升腾,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自然现象上,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面对不同境遇时的不同心境。
接着,“空坐山亭并水亭”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场景之中。主人公独自坐在山亭与水亭之间,似乎是在等待,又或是思考。这里的“空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无一物,更蕴含了心灵上的空虚与孤独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挣扎或期待。
“摇尽齐纨挥尽汗,无由赤脚踏层冰”则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摇尽齐纨”(摇动着丝绸扇子)和“挥尽汗”(挥洒汗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在炎热天气中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酷热中寻求一丝凉爽的渴望。然而,“无由赤脚踏层冰”一句,却将这种渴望置于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境地,暗示了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极端气候下的内心世界,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丹陵观,有古杉,屹如双阙当云门。
云是钟君之手植,君去此树馀空村。
尾摇翡翠梢八表,根结蛇蛟行九原。
幽边岂无鬼神护,深处直形天地恩。
一方拆裂引穿溜,犹是百年烧火痕。
苍皮树里渐欲合,始知草木有道存。
或云下有丹火伏,四时地底皆春温。
神还复壮此其验,疑是自此无传喧。
平生政坐嗜奇古,来看适值寒冬昏。
长歌沈思绕其下,夜半月高松露繁。
飘飖叶县凫舄影,牢落丰城龙剑魂。
何当唤起博物者,共骑黄鹄凌昆崙。
清和新霁,杖孤筇、野外追随上客。
望去琳宫千树里,磐响乍传遥碧。
山色当门,葵花盈砌,到此尘嚣隔。
衔杯籍草,赏心更拥图册。
谁道冠盖京华,偏容吾辈,泉石留行迹。
醉后看松过别圃,细雨沾衣将夕。
公瑾风流,伟长词赋,此会高今昔。
岑参兄弟,愿言常奉游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