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耿曼老自去秋起归兴以被旨救荒方有行色来告别伤成数语送之》
《耿曼老自去秋起归兴以被旨救荒方有行色来告别伤成数语送之》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去秋已作送君诗,岂意淹留复许时。

端为九重忧岁歉,故令六辔缓归期。

万人全活俱安业,二麦收成足疗饥。

此事一归君妙画,阴功当自有天知。

(0)
翻译
去年秋天我就已经写诗送你离开,没想到你会停留这么久。
主要是因为朝廷忧虑年景不好,所以才让你慢慢回家,不急于一时。
众多百姓都能保全生命并安居乐业,两季麦子丰收足以缓解饥饿。
这些事情都归功于你的善举,背后的功德自然会有苍天知晓。
注释
去秋:去年秋天。
淹留:停留。
九重:朝廷高层。
岁歉:年景不好。
六辔:驾车的六条缰绳,代指车马。
全活:保全生命。
二麦:春麦和夏麦。
妙画:巧妙的安排。
阴功:暗中做的好事,不求回报的善行。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词人吴芾所作,名为《送耿曼老归兴》。从内容上看,此诗是吴芾在去秋时为送别的一位朋友所写。在这短暂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久留不归的意外和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年岁不安和百姓饥荒的忧虑。

“端为九重忧岁歉”一句,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这里的“九重”,指的是朝廷深宫,也象征着国家的核心;“岁歉”则是指年成不好,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出现的饥荒问题。

而“故令六辔缓归期”一句,则表明诗人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考虑,希望朋友能缓慢返回,以便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这里的“六辔”,指的是马车,象征着官员或使者的行进速度。

在“万人全活俱安业,二麦收成足疗饥”这两句中,诗人的愿望是非常明显的。他希望通过朋友的努力,可以让百姓都能够活下来,并且有稳定的生活(即“安业”)。而“二麦”,指的是春夏两季的麦子,如果能顺利收成,那么足以解决饥荒问题。

最后,“此事一归君妙画,阴功当自有天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信任。这里的“君妙画”,可能是指朋友能够在救灾济贫等方面有所作为,而“阴功”,则是指那些不为人知的善举。诗人相信,虽然这些行为没有被世人所知,但天道自会明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送别时的情感流露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长干曲四首·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0)

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其一

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0)

赠歌者二首·其二

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

便从席上风沙起,直到阳关水尽头。

(0)

塞上曲二首·其一

二年边戍绝烟尘,一曲河湾万恨新。

从此凤林关外事,不知谁是苦心人。

(0)

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0)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