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
还忆得、倒提金缕,珍珠欲滴。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
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瞒不过,芳苔迹。
遮不住,湘裙隙。任桂柳双绣,纤于黍粒。
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
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
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
还忆得、倒提金缕,珍珠欲滴。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
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瞒不过,芳苔迹。
遮不住,湘裙隙。任桂柳双绣,纤于黍粒。
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
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
这首诗名为《上江虹·其二》,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双美人的鞋子,通过对鞋子的精致细节进行生动描绘,展现了女性的娇媚与雅致。
"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诗人首先赞美了鞋尖的红色如女子的柔情,轻盈而易碎,仿佛难以把握。接着回忆起美人倒提鞋子时,金线装饰的鞋面仿佛珍珠般晶莹欲滴,形象生动。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这里将鞋尖比喻为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竹和出水芙蓉,暗示其清新脱俗,胜过任何画笔的描绘。"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进一步描绘了鞋头处精美的装饰线条,如同朱丝般挺直。
诗人接着写到,即使芳草的痕迹、湘裙的缝隙也无法掩盖鞋子的美丽,桂柳交织的绣纹细若米粒,足见工艺之精细。"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通过想象客人欣赏鞋子的专注和歌声在雕栏上回荡,增添了动态感。
最后,"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以荷花与蜻蜓的自然景象作比,形象地描绘出鞋子静立时的优雅,宛如美人亭亭玉立,引人怜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鞋为载体,赞美了女性的婉约之美,同时也展示了清代末年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