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刹隐霞标,斋房见落潮。
归思海众绕,来应辅臣招。
倚策吟云合,乘杯咒浪销。
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
香刹隐霞标,斋房见落潮。
归思海众绕,来应辅臣招。
倚策吟云合,乘杯咒浪销。
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名为“护国寺”的地方的情景。开篇“香刹隐霞标,斋房见落潮”写出了僧人的居所四周笼罩着神圣的香气与云雾,而其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到潮汐的变化,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了僧人远离尘世、接近天性的修行环境。
“归思海众绕,来应辅臣招”则表达了僧人返回寺庙时内心的平静与渴望,以及被俗世所需召唤的意愿。这里的“海众绕”可能指的是广阔无垠的心灵世界或是复杂纷扰的人间,而“辅臣招”则表明僧人虽然出家,但依然关心着社会与国家的安危。
接下来的“倚策吟云合,乘杯咒浪销”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们靠在船舷上(策),吟诵经文,与天上的云彩相合;又以酒杯(乘杯)比喻某种精神的放逐或是超脱,祈愿波浪平息,象征内心世界的宁静。
最后,“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则透露出僧人在曹溪这个地方长时间修炼而悟到佛法,并且以一种游离不定的状态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逍遥”指的是超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上的解脱与轻松。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寺过程和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追求精神净化与自我修行的境界。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
桂花当午,云卷素光流。
起傍篷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
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休休。
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
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
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
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谁剪苍龙髯,种之水边石。
不与草争春,四时挺幽碧。
余心具静观,而爱此正色。
一朝移香根,古瓷手亲植。
疏之以泠风,沐之以甘泽。
得此伴闲身,凡花何足惜。
呼童汛净室,寘彼芝兰侧。
如参物外人,利名念俱释。
如亲诗中仙,冷澹趣相得。
人物本一体,清浊霄壤隔。
物以类而聚,人于交贵择。
人为物之灵,讵可乏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