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笔》
《笔》全文
明 / 陈恭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乱毫犹可束,今古更纷纷。

手剑不到处,霜锋时赖君。

柔能含道妙,虚足纳风云。

枯尽文人血,名成属典坟。

(0)
鉴赏

这首诗《笔》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笔”这一日常之物,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联“乱毫犹可束,今古更纷纷”,以“乱毫”比喻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虽可暂时整理,但历史的潮流却永不停歇,古今交替,变化万千。这里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感,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

颔联“手剑不到处,霜锋时赖君”,运用了象征手法,“手剑”暗指人的力量或手段,而“霜锋”则代表了自然的力量或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此联意在说明,在某些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唯有借助自然之力或命运之机,方能有所作为。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自然、命运,也可以是诗人心中的一种超然力量。

颈联“柔能含道妙,虚足纳风云”,进一步阐述了“笔”的象征意义。“柔”与“虚”在这里分别代表了柔和与空灵,它们能够包容万物之道,吸纳天地风云。这不仅是对“笔”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即在看似柔弱和空无的状态下,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广阔的胸怀。

尾联“枯尽文人血,名成属典坟”,将“笔”与“文人”紧密联系起来,暗示了文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这里的“枯尽文人血”形象地描绘了文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而“名成属典坟”则意味着文人的作品最终会被历史铭记,成为后世研究的对象。这既是对文人精神追求的肯定,也蕴含着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感慨。

综上所述,《笔》一诗通过对“笔”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自然、人性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陈恭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拟古八首·其四

佳月朗秋夜,蟋蟀鸣空堂。

大火西北流,河汉未渠央。

野草不复滋,白露结为霜。

梁燕起高飞,云雁亦南翔。

念我同心子,音形阻一方。

不念执手欢,隔我如参商。

寓龙不为泽,画饼难充肠。

金石徒自坚,虚名真可伤。

(0)

文村道中

十五年前号畏途,祇今开辟尽田庐。

分明总是辛卿赐,谁信兜鍪出裤襦。

(0)

为朱文公作

千亩寒林一树梅,自妍自笑已堪哀。

今朝更被风吹却,拟遣春从底处回。

(0)

转轮八花诗·其一

昊芒布政,律吕旋阳。草衰化绿,木瘁回苍。

老惊岁换,少喜年芳。

(0)

内机知府郎官再和示教清拔遒美手不能置用韵以答嘉贶愧不足以当琼瑶之报也·其三

长怜杞菊老天随,未必无才可济时。

盖代功成一炊黍,清名过取恐非宜。

(0)

寿施徽州·其五

铜人五百年,大椿八千岁。

寓言了无实,木石何足贵。

公身有仙骨,坐阅此尘世。

汗漫真可期,高揖浮丘袂。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