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刹隐平皋,巍楼阚层城。
灵境谢氛埃,秋空散炎烝。
绿槐森萧萧,残蝉时一鸣。
镜理有馀赏,玩物聊移情。
畅矣箕颍俦,天气飘素缨。
野刹隐平皋,巍楼阚层城。
灵境谢氛埃,秋空散炎烝。
绿槐森萧萧,残蝉时一鸣。
镜理有馀赏,玩物聊移情。
畅矣箕颍俦,天气飘素缨。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前往郊外寺庙避暑所见之景。首句“野刹隐平皋,巍楼阚层城”以隐喻手法,将寺庙比作隐藏于平旷田野中的幽静之地,而巍峨的寺庙则仿佛俯瞰着繁华的城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接着,“灵境谢氛埃,秋空散炎烝”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凉爽,秋日的天空驱散了夏日的炎热,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清新宜人。诗人通过“灵境”和“谢氛埃”的描述,强调了寺庙作为心灵净土的特质。
“绿槐森萧萧,残蝉时一鸣”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绿槐树在秋风中摇曳,偶尔传来几声蝉鸣,既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更迭。
“镜理有馀赏,玩物聊移情”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欣赏,通过“镜理”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日天空的清澈如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借此景物转移情感、寻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最后,“畅矣箕颍俦,天气飘素缨”以“箕颍俦”(指古代隐士箕子和颍考叔)自比,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天气飘素缨”一句,以飘扬的白色丝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郊外寺庙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五粒松花酒,双谿道士家。
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江上云气黑,山旱山昨夜雷。
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麹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
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
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
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
门瞻驷马贵,时仰八龙名。
罢市秦人送,还乡绛老迎。
莫埋丞相印,留著付玄成。
五府瞻高位,三台丧大贤。
礼容还故绛,宠赠冠新田。
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
先时剑已没,陇树久苍然。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著,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