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自南穆,江汉旧仪刑。
阳春非寡和,巴曲郢人听。
仲宣振遗躅,玉峭作居停。
荒台挂云巅,沮漳回孤青。
夫君契邃初,玄籁流昭灵。
心飞万斛泉,手摘连珠星。
至今欬唾香,金碧镌霞扃。
我来披荆榛,洗发空屏营。
林低凤鷟阴,水护蛟螭腥。
三十三洞天,组光縢山经。
王风自南穆,江汉旧仪刑。
阳春非寡和,巴曲郢人听。
仲宣振遗躅,玉峭作居停。
荒台挂云巅,沮漳回孤青。
夫君契邃初,玄籁流昭灵。
心飞万斛泉,手摘连珠星。
至今欬唾香,金碧镌霞扃。
我来披荆榛,洗发空屏营。
林低凤鷟阴,水护蛟螭腥。
三十三洞天,组光縢山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思。首句“王风自南穆,江汉旧仪刑”以“王风”象征文化与礼仪的传承,从南方吹来的风带来了江汉流域的传统与规矩。接着,“阳春非寡和,巴曲郢人听”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巴地的音乐在郢人的聆听下更加动听,寓意文化的传播与共鸣。
“仲宣振遗躅,玉峭作居停”提到东汉文学家王粲(字仲宣)的足迹,他曾在玉山居住,此处借指诗人所处之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荒台挂云巅,沮漳回孤青”描绘了一幅高山之上的荒凉台地,云雾缭绕,沮漳河回旋于青翠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景象。
“夫君契邃初,玄籁流昭灵”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将内心的思绪比作深邃的初夜,玄妙的声音在灵性中流淌,暗示着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心飞万斛泉,手摘连珠星”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的心境如同飞越万斛泉水,手可摘取连串的星星,展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与追求。
“至今欬唾香,金碧镌霞扃”则通过比喻,将诗人的言语比作香气四溢的欬唾,金碧辉煌的雕刻如同霞光中的门扉,既赞美了诗人的才华,也寓意着作品的永恒价值。
最后,“我来披荆榛,洗发空屏营”描述了诗人亲自来到此地,清除杂草,清理环境,为的是更好地欣赏这里的美景与文化,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赞美,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深深的思考与敬仰,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
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
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
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
也曾搔首问天,问天无语,孤愤凭何发。
瑶草琪光乱成阵,怎不豪情都灭。
三尺吴钩,几编乐府,俯仰悲霜发。
宵分人情,忍看剑外残月。
忒殷勤,檐际一抹秋痕。
引上金粟月娥,真个也销魂。
重整罗鬟波袜,向雁绳斜处,步碎罗云。
还疑是渡凫,舞衣颠倒,如梦如尘。
飞琼伎与,回丸承溜,骋巧翻新。
嘅此生涯,尽去来、飘同轻絮,点点芳春。
踏歌和罢,了欢场、已过黄昏。
蓦又惹起,红愁碧怨、有谁怜汝,只自温存。
去南鸿、影里望江城,秋色向人明。
算衰杨断岸,枯荷残溆,曾照星星。
还共探春湖上,单舸蹙霜棱。
负了沤家约晓日渔罾。
为报北来何事,只酒边芒角,消尽吴菱。
梦淮东旧迹,烟草一程程。
又临醒、白沙如雪,问荒山、疲马几时乘。
君归也,灯前疏雨,且觅初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