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六日作四首·其三》
《八月六日作四首·其三》全文
唐 / 韩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

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

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0)
翻译
官员们的服饰都曾属于汉朝的高官,现在却化为锐利的剑,仿佛被鲜血唤醒。
辜负了过去的恩情,如今回归混乱的君主,难以让新建国家轻易使用严酷刑法。
藏在洞中的狡猾兔子最终会被捕尽,井边的婴儿又怎会自寻安宁。
为何还要怀疑惩罚尚未彻底,应该将他们的罪行刻在地下的墓碑上以示警戒。
注释
簪裾:古代官员的服饰。
汉公卿:汉代的高级官员。
锋铓剑血醒:比喻官员们的锐气如剑,因战争或变革而觉醒。
显负:明显辜负。
旧恩:过去的恩惠或忠诚。
乱主:混乱的统治者。
轻刑:轻易或严苛的刑法。
狡兔:比喻敌人或叛逆者。
终须尽:终究会被消灭。
井上婴儿:比喻无辜的人。
自宁:自我安宁。
底事:何事,为什么。
惩未了:惩罚尚未结束。
书罪:记录罪行。
泉扃:地下墓穴,象征永久的封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批判。首句“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通过对古代功臣服饰上的装饰描写,暗示这些曾经威风的将领如今都已沦为武力争斗的工具,而他们的武器早已被鲜血浸染。第二句“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表明那些背弃旧日恩情投靠暴君的人,很难去教育新兴的国家使用宽松的法律。这两句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和道德沦丧。

第三句“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那些隐藏起来的小动作比作洞中的狡兔,最终还是难逃一劫,而“井上婴儿”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无辜受害的局面,表达了对弱势群体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则指出即便是隐秘的事,也难逃法律的制裁,强调应该将罪行记录下来,以示警诫。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乱世中忠良被误、弱小无辜受害的愤慨和忧虑,以及对于法律失衡的批评。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
朝代:唐   字:致光   号:致尧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生辰: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猜你喜欢

奈我

奈我所安何,无烦问所过。

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

京国昨宵梦,边城几日歌。

功名误男子,必使愧云萝。

(0)

何事

何事千忧自惘然,且看节物异乡边。

莺来昨日犹多吃,柳到今朝第几眠。

上巳清明徒颉颃,流觞蹴鞠岂周旋。

故知白发因渠得,忍更贪愁忆往年。

(0)

绝句谢小邵寄柑脯

曲肖欧文诗隐秀,山头仙驭势争飞。

须知柑脯胜麟脯,更使荷衣笑锦衣。

(0)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其四

孤芳寒艳绝难依,邺下关中不赋诗。

未必江南有才子,也应先是七三辞。

(0)

鄜州上元

酷爱鄜州月,真分紫府灯。

月收烟荡漾,灯比石棱层。

(0)

阮郎归.遐观楼

小楼独上暮钟时。红霞楼外飞。烟中远鸟一双归。

城门灯火微。横短吹,傍危梯。冰轮涌海迟。

天涯幽恨有谁知。凉风时动衣。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