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高不测,云雨及其半。
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九州有馀览,旭日夜中旦。
临睨怀百忧,因高发南叹。
祝融高不测,云雨及其半。
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九州有馀览,旭日夜中旦。
临睨怀百忧,因高发南叹。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登祝融峰》。祝融峰位于湖南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衡山的最高峰,诗人在登顶后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与个人思绪。
首句“祝融高不测,云雨及其半”描绘了祝融峰之高峻,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壮丽景象。接着,“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则通过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远古的世界,那时天地尚未形成,一片混沌,暗示了自然界的原始力量和神秘莫测。
“九州有馀览,旭日夜中旦”则从宏观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探索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日出日落,昼夜更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宇宙的永恒。
最后,“临睨怀百忧,因高发南叹”则是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流露。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百态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深深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综上所述,《登祝融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其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层次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一丘一壑自逍遥,莫怪山人索价高。
是处园林可行乐,同来宾客不须招。
临风桃李花狼藉,照水楼台影动摇。
歌舞不容人不醉,樽前方见董娇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