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曾未列仙班,犹在尘埃扰扰间。
满路旌麾偏骇鹤,片时尊俎偶看山。
一江衿带连诸郡,万石巉岩折几湾。
湍险是谁忘怖慑,中流惟我觉安閒。
学仙曾未列仙班,犹在尘埃扰扰间。
满路旌麾偏骇鹤,片时尊俎偶看山。
一江衿带连诸郡,万石巉岩折几湾。
湍险是谁忘怖慑,中流惟我觉安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南下经过马尾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联“学仙曾未列仙班,犹在尘埃扰扰间”,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学仙之心,却未能成仙,仍旧身处于世俗的纷扰之中。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暗含着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颔联“满路旌麾偏骇鹤,片时尊俎偶看山”描绘了舟行途中所见的景象。旌旗飘扬,鹤鸣声声,似乎在欢迎船只的到来;片刻之间,尊贵的宴席上偶然能见到远处的山峦。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旅途中的短暂宁静与自然风光的壮丽。
颈联“一江衿带连诸郡,万石巉岩折几湾”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蜿蜒曲折,以及沿岸山石的峻峭。一江之水仿佛是各郡之间的纽带,而那些矗立的岩石则在江水中形成了几处弯曲的路径。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壮美,也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连贯。
尾联“湍险是谁忘怖慑,中流惟我觉安閒”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面对江流的湍急与险峻,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恐惧,但诗人却能在其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超越表面困难,内心保持宁静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
前弹别鹤操,后奏大梁吟。
大梁伤客情,荒台对古城。
版筑有陈迹,歌吹舞遗声。
雄哉魏公子,畴日好罗英。
秀士三千人,煌煌列众星。
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
邯郸救赵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荣且昧,忠信莫之明。
间谍忽来及,雄图靡克成。
千龄万化尽,但见汴水清。
旧国多孤垒,夷门荆棘生。
苍梧綵云没,湘浦绿池平。
闻有东山去,萧萧班马鸣。
河洲搴宿莽,日夕泪沾缨。
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绿云低。
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