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墓诗为徐护卫作》
《寻墓诗为徐护卫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嗟君何不怙,十一丧而母。

四十不知墓,匍匐来陇首。

珠江当其前,龟峰在其后。

蔓草既已平,牛羊满林薮。

号泣依旻天,水浆恒不口。

神明欲告人,不向蓍龟取。

蓍龟亦不知,精诚自相偶。

白骨忽踊跃,潜寐黄泉久。

浅土二尺中,待儿陈絮酒。

孝思所凝结,玉红自不朽。

心作漆灯光,耿耿悬培塿。

一穴乍明灭,莓苔积已厚。

蝼蚁所盘旋,咫尺劳相守。

昏绝忽僵仆,山鬼牵左肘。

肘下即瓷棺,阙地大逾斗。

刳血何淋漓,涓滴归无有。

白骨忽复肉,生气怀中走。

幽明一呼吸,生死相为寿。

薰用都梁香,惊精返窗牖。

西王好戴胜,麻姑未蓬首。

喜见出腹子,丈夫顷而黝。

才气世无双,豪杰效奔走。

显亲始羽林,养志胜肥牡。

石奋性恭谨,厕腧昔在手。

老犹孺子慕,仁爱及诸舅。

灵爽所凭依,重封庶不苟。

锦绮裣纵横,芳香相杂糅。

重招先考魂,嫡妣同樽缶。

黄沉雕琢之,血花涂左右。

高作马鬣形,合葬仍兹阜。

泪作一泓泉,身为白杨柳。

阴风长萧萧,石马助悲吼。

行人纷掩泣,看尔土亲负。

赐祭会有时,汤沐百馀亩。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寻墓诗为徐护卫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位失去母亲的男子,在四十岁时才找到母亲的墓地,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以“嗟君何不怙”开篇,感叹主人公未能在母亲生前尽孝,四十岁才找到母亲的墓地。接着描述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如珠江、龟峰、蔓草、牛羊等,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凄美的氛围。主人公在墓前哭泣,水浆不入口,表达出极度的悲伤与思念。

诗中提到主人公试图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寻求神明的指引,但蓍龟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最终,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精诚,感到了神明的回应。诗中描绘了白骨复活、孝思不朽的情景,展现了主人公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孝道的坚持。

接下来的部分描述了墓地的景象,如白骨变为肉,生命重新在主人公怀中流动,体现了生死轮回的哲理。诗中还提到了祭祀、香气、西王母、麻姑等元素,增添了神话色彩,表达了对母亲的尊敬与怀念。

最后,诗中提到主人公将先父的灵魂招回,并与母亲合葬,泪水化为泉水,身体化为白杨柳,象征着永恒的怀念。阴风、石马、行人的哭泣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墓地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死、孝道、神话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食荠有感二首·其一

十月江南天未霜,蒙茸野荠满园荒。

旋呼童子寻根摘,便付庖人入鼎尝。

荐酒漫誇蒲笋懒,调羹殊胜韭芽香。

居閒茹美皆君赐,补报无能感意长。

(0)

七月六日与寅友登紫薇楼小酌和雷大参韵·其一

蝉噪夕阳残暑天,高楼同上思茫然。

几株古树当窗外,一带吴山在目前。

知命已甘居草野,置身不觉到峰巅。

酒阑莫道休衙晚,醉眼犹思望日边。

(0)

送周亚卿乃子经赴试山西

过庭争羡白眉良,暂假晨昏归故乡。

天上祥麟元有种,月中仙桂岂无香。

关山夜静书声远,场屋秋高笔阵忙。

去去初心莫荒怠,早期步武谒明光。

(0)

寿詹事府唐录事先生

经纬文章海内传,才名不数两疏贤。

青宫初喜承三接,紫诰行看拜九迁。

墨色帐前罗士子,蟠桃花底醉神仙。

佳辰不预长生会,山斗遥瞻祝寿筵。

(0)

和酬杨司寇

愁来无事忽登楼,独倚阑干瞻帝州。

宫阙岧峣王气合,海天空阔行云收。

故人有道掌邦禁,愧我无能空宦游。

允矣大音振治世,词林孰敢鸣相酬。

(0)

挽丰城静庵杨先生

栽成桃李满门墙,师道儒名继紫阳。

黉舍总思瞻北斗,绛帷独梦讲东堂。

剑江光燄愁将敛,学海波澜苦不扬。

愧我感恩空抆泪,无缘负土服心丧。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