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冷清的夜景。翠竹高梧夹护着后溪,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劲风中带有危露,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整个气氛显得凄凄惨惨。此情此境,让人不禁联想到夜晚的寂寞与孤独。
诗人通过“那知北牖残灯暗”一句,转向室内的景象。北牖,即北窗,残灯暗淡无光,不仅是视觉上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寂寞。而“又送西楼片月低”则继续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西楼下的那一片月亮似乎也在诉说着夜的深沉。
接下来的“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表达了诗人对夜的深长和无尽的感受。远烟寻断,即便是有烟火,也是断续不连,给人以孤独与凄凉之感。而“莫频嘶”,则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过度发出声响,以免打破这夜晚的宁静。
最后,“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一句,通过将夜晚中的自己比作三岁孩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温暖与安全的渴望。羁人,即被羁留的人,感受到的是无法逃脱的孤独和无奈。而“不整寒衾待曙鸡”,则是说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夜晚,也只能裹着被子等待天亮,不得不显露出一种无助与无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夜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寂寞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一冬无此寒,十日不得出。
闭门坐如钩,老去万感入。
冶游亦馀事,况乃灯火毕。
独怜镜湖春,一一各秀发。
枝条掇芳蕤,惨悴变仓卒。
凡草何足云,谁吊梅柳屈。
东城有佳士,词笔最华逸。
持此往问之,雨溅袍裤湿。
蛮笺定送似,来时诗意涩。
醉里作蛇鸦,行草倩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