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
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
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
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
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
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
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教诲和期望。开篇“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表达了长者与晚辈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尽管各自的道路不同,但都在努力前行。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紧接着,“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则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婚姻安排的期望。长者希望儿子能够坚持学习,通过理解和实践道理来成就一番事业;而对于女儿,则主张应根据她的性格和条件适时嫁出去,不必过分计较贫富。
中间两句“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显示了长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如欧阳修的诗文)并不断精进,同时也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先人的学术成果。
最后,“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则是一种自谦之词。长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虽年迈,但仍沉浸于书海之中,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流露出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个人对学问的执着。通过这种温馨而深刻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世界。
宁可钝如槌,不可曲如钩。
毛铢夸争夺,所丧乃山丘。
向谁巧相中,机阱险且幽。
十年弹指顷,死骨埋荒陬。
细看天定后,人力岂易谋。
一洗谤书毒,近乡仍典州。
惟此诗书窟,俗比鲁与邹。
老手亦何事,坐啸群吏休。
政成有异等,时至或封侯。
期公如铁山,屹立千万秋。
半生岷山下,心与岷山亲。
几蜡登山屐,不作山间人。
兹游惬所愿,晴暄送馀春。
山意欲相招,缕脉就我陈。
同行二三友,怀抱无一尘。
久矣烟霞癖,佳哉笑语新。
岁华迫人老,世故遣人嗔。
努力造穷绝,乐事当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