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笺诗甘北面;不疑经学出南皮。
-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代张之洞之手,名为《豆疑》。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与地域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红豆笺诗甘北面”,红豆笺,古代的一种名贵纸张,此处借指精心撰写的诗文。诗人以红豆笺比喻自己所作的诗篇,甘愿向北方学习,暗示了他愿意接受北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北面,古代尊称北方为尊,这里象征着知识、学问的高地,表达了诗人谦逊好学的态度。
“不疑经学出南皮”,“经学”指的是儒家经典的研究,而“南皮”则是地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诗人在此句中表明自己对于南方地区的学术研究并不怀疑,即认为南方同样可以产出高水平的经学研究。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对不同地域文化价值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红豆笺与北面的结合,以及对经学来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
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馀睡色。
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安得青丝络骏马,蹙踏飞波柳阴下。
奋身三丈两蹄间,振鬣长鸣声自乾。
少年狂兴久已谢,但忆嘉陵绕剑关。
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去归何难。
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二五郡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