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工未觉,何处琼英早。
夜半剪银河,到人间、楼台初晓。
霏霏脉脉,不是不多情,金帐暖,玉堂深,却怪音尘杳。
天公谪下,暂落红尘道。
颜色自还怜,怕轻狂、随风颠倒。
冰心谁诉,但吹入梅花,明月地,白云阶,相照天寒好。
春工未觉,何处琼英早。
夜半剪银河,到人间、楼台初晓。
霏霏脉脉,不是不多情,金帐暖,玉堂深,却怪音尘杳。
天公谪下,暂落红尘道。
颜色自还怜,怕轻狂、随风颠倒。
冰心谁诉,但吹入梅花,明月地,白云阶,相照天寒好。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蓦山溪(其二)再用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篇“春工未觉,何处琼英早”表达了春意渐浓,但美好的景致尚未完全觉醒,反而是琼英(即春日)先行一步,显露出一种急迫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接着,“夜半剪银河,到人间、楼台初晓”则描绘出一幅夜幕降临,月光如剪刀切割银河,直至黎明时分,城楼台阁才开始呈现曦光。这里的“夜半”和“初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敏锐感受。
中间四句“霏霏脉脉,不是不多情,金帐暖,玉堂深,却怪音尘杳。天公谪下,暂落红尘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并非无情,但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却感受到外界纷扰与尘世的诱惑。这里的“霏霏脉脉”形容声音细腻而持续,透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最后四句,“颜色自还怜,怕轻狂、随风颠倒。冰心谁诉,但吹入梅花,明月地,白云阶,相照天寒好。”则表现了诗人对美丽景象的珍惜之情,担忧它们会随风而逝,失去其本真。此处“冰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深处,而“梅花”、“明月”和“白云阶”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幽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纯净之境的向往。
整首词作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与尘世纷扰的无奈感慨。
雨后烘晴日。凭槛望、万井烟光如织。
击筑声沉,金台砌冷,依然秋色。
檀树影参差、正满目觚棱丹碧。都付与、登高客。
看丛菊郊原,夕阳宫阙,可有柴桑送酒,龙山邀屧。
寂历。风烟似昔。空搔首、古今陈迹。
江天组练,水犀楼橹,何时休息。
碣石馆重开谈天、又见词人集。题遍乌丝斑笔。
群醉向垆头,千载旗亭无恙,点缀河山萧瑟。